吕武操莽简介
吕武操莽的意思
解释: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
出处:
梁启超《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即不爱皇,即不爱国,亦当爱身家,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
语法:
吕武操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窃国者。
吕武操莽相关词语
- 1 文治武力
- 以文治国的盛绩与以武禁暴的伟力。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法》:“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语法:文治武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鲁迅《呐喊·一件小事》:“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 2 驾肩接武
- 肩挨肩,脚碰脚。形容人多。出处:《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语法:驾肩接武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
- 3 文经武略
- 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出处:《隋书·高帝纪》:“文经武略,久播朝野。”语法:文经武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1卷:“二子都有文经武略之才,博古通今之学。”
- 4 文经武纬
- 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九花山子》。出处:唐·颜真卿《郭公庙碑铭》:“文经武纬,训徒陟步。”语法:文经武纬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兼备。示例:两子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学士之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
- 5 文昭武穆
-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出处: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语法:文昭武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文昭武穆,跗萼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南朝·陈·徐陵《劝进梁元帝表》
- 6 威武雄壮
- 威力强大,壮盛有气势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语法:威武雄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
- 7 操揉磨治
- 犹言反复磨练。
- 8 扬武耀威
- 见“扬威曜武”。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语法:扬武耀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9 偃武櫜兵
- 见“偃武息戈”。出处:《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语法:偃武櫜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吕安题凤
- 比喻造访不遇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简傲》:“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语法:吕安题凤作宾语、定语;比喻造访不遇。示例:须知子猷访戴步翩跹,谁知吕安题凤惜留连。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
- 11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语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在“弛”一下,同志们会清醒起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12 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 威武:武力;贱:地位低。不屈从于威势的镇慑之下,不因贫贱而改变节操出处:鲁迅《记苏联版画展览会》:“而且证明了我们中国,确有许多‘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必说真话的人们。”语法: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3 武艺超群
- 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据这柴大官人,名闻寰海,声播天下的人,教头若非武艺超群,他如何肯荐上山?”语法:武艺超群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兴文匽武
-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清和六合,制数以五。海内安宁,兴文匽武。”语法:兴文匽武作宾语、定语;用于治政等。
大家在问
操 字的笔顺写法
操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操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横 竖 撇 捺
2、操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