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形诡状简介
殊形诡状的意思
解释: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语法:
殊形诡状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示例:
清·方苞《游雁荡记》:“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
殊形诡状相关词语
- 1 虚词诡说
- 虚:虚假;诡:欺诈。虚假不实的话。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语法:虚词诡说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虚假不实的话。示例:玉自生逾期,数访音信。虚词诡说,日日不同。(唐 蒋防《霍小玉传》)
- 2 形单影双
- 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示例:他的性情孤僻,所到之处总见他形单影双,无人为伴。
- 3 蹑影藏形
- 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语法:蹑影藏形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义形于色
-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出处:《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语法:义形于色主谓式;作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蒋和森《风萧萧》:“卢携念着念着,声调竟显得那样的激昂,俨然一副义形于色的样子。”
- 5 移形换步
- 犹移步换形。形容变化多端。出处:清 钱谦益《与方尔止书》:“八旬之内,势变多端,尽寸之间,移形换步。正所谓波澜独老成也。”语法:移形换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形如槁木
- 槁:枯干。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语法:形如槁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骇状殊形
- 犹言奇形怪状。出处: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语法:骇状殊形作谓语、宾语、状语;同“奇形怪状”。
- 8 析辨诡词
- 见“析辩诡辞”。出处: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仲尼既没,析辨诡词,骊驾塞路。”
- 9 忧形于色
- 形:表现。色:面色表情。忧愁的神色从脸上表现出来。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语法:忧形于色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清史稿·宋维峻传》
- 10 自觉形秽
- 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后也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骠骑王武子,是卫玠之舅,俊爽有风姿。见玠辄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语法:自觉形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自愧不如。示例:小弟因多了几岁年纪,在他面前自觉形秽,所以不敢痴心想着相与他。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 11 吊形吊影
- 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出处: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语法:吊形吊影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孤单。
- 12 殊途同归
- 殊:不同的。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出处:《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语法:殊途同归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生等。示例: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 13 喜形于颜
- 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出处:《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语法:喜形于颜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控制不住内心喜悦。
- 14 殊方异类
- 殊方:异域,他乡;异类:指不同品类的事物。泛指异域他乡各种各样不同品类的事物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语法:殊方异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王勃《采莲赋》:“殊方异类,舞咏相错,王公卿士,歌吹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