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上起下简介
束上起下的意思
解释: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语法:
束上起下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诗文评论。
束上起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承上启下
束上起下相关词语
- 1 攘臂而起
- 形容兴奋 激动地站起来出处:《宋史·黄干传》
- 2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 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语法: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比喻事物繁多,应付不及。示例:这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坏小提琴的故事》)
- 3 依人篱下
- 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出处:《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语法:依人篱下作谓语、定语;同“寄人篱下”。示例:孙中山《铁路计划》:“但彼尚不过连续俄路,依人篱下而已。”
- 4 鞭笞天下
- 鞭笞:鞭打;天下:指全国。驱使全国人们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执棰附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语法:鞭笞天下作谓语、定语;指执政。示例:东汉·班固《汉书·陆贾传》:“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五年之内,海内平定。”
- 5 行而世为天下法
- 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语法:行而世为天下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目无下尘
-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语法:目无下尘作谓语、定语;指人眼光向上。
- 7 雾起云涌
-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出处:梁启超《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店》:“以兴学育才为急务,于是各行省雾起云涌,学堂学会所在而有。”语法:雾起云涌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天下为笼
-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出处:《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语法:天下为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正中下怀
- 正好对上自己的心意(中:投合;符合;下:在下;自己)。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语法:正中下怀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符合心意。示例:不想他那里来请,正中下怀。(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
- 10 下里巴音
- 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语法:下里巴音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通俗艺术。示例:下里巴音的说法很少见
- 11 上下浮动
- 12 下乔迁谷
- 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出处:参见“下乔入幽”。语法:下乔迁谷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部院庶僚亦自以下乔迁谷为耻。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
- 13 瓜田李下
-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语法:瓜田李下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同瓜李之嫌。示例: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14 正冠李下
-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谓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后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语法:正冠李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梁书·王僧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