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世为天下法简介
行而世为天下法的意思
解释:
行:所作所为;法:效法。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语法:
行而世为天下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行而世为天下法相关词语
- 1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语法: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事情等。
- 2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出处:汉 荀悦《汉纪 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语法: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臣又闻圣人不凝滞于物,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理有变通,情无拘执。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
- 3 目无下尘
-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语法:目无下尘作谓语、定语;指人眼光向上。
- 4 废书而叹
-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语法:废书而叹作谓语;指书生发感叹。示例:《晋书·潘岳传》:“未曾不慨然废书而叹也。”
- 5 树欲静而风不停
-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出处:《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语法:树欲静而风不停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 6 皈依佛法
- 皈依:信仰佛教者的入教仪式,因对佛、法、僧三宝表示归顺依附,亦称“三皈依”;佛法:佛教教义。指信佛,比喻对人很顺从出处:李脃人《暴风雨前》:“啥都不怕,歪得像一只老虎,如今武松进门,就皈依佛法了。”语法:皈依佛法作谓语;指信佛。
- 7 漫天盖地
- 遍布天地之间。出处:清·蒲松龄《东郭外传》:“齐人漫天盖地说大话,把他那婆子喜的似风魔。”语法:漫天盖地作定语、状语;形容众多而密集。示例:瞿秋白《饿乡纪程》:“渴望和润的幻想虽充满了他的内力,究不敌漫天盖地宇宙的伟力。”
- 8 将天就地
- 谓以高就低。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语法:将天就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语法: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作状语;用于书面语。
- 10 意悲而远
- 含义悲伤而深远。示例: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意悲而远(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 11 遵而勿失
-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语法:遵而勿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谢天谢地
-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语法:谢天谢地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示例: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 13 老马为驹
- 驾驭老马像驾驭马驹一样。比喻把老人当作孩童轻慢对待出处:《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语法:老马为驹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唐·杜甫《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诗:“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旋。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
- 14 颐养天年
- 谓保养年寿。出处: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语法:颐养天年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养老。示例:他对佛教已经一往情深,肯定会抱守着这些陈旧的信条去颐养天年的。《十月》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