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末原由简介
始末原由的意思
解释: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原由:缘由;来由。事情的经过和原因。同“始末缘由”。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直到午后,史湘云才来,宝玉方放了心,见面时就把始末原由告诉他,又要与他诗看。”
语法:
始末原由作宾语、定语;多用于事情等。
示例:
智化到了此时,不肯隐瞒,便将始末原由据实说出。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七回
成语造句
- 1.老家主,可能始末原由你不是很清楚,等我跟你细细说来,你就明白了。
- 2.七人来到村口下了羚角兽,缓步向村内走去,陆青峰神识向周围扫面过去,试图发现一两名幸存者,以便详细的了解事情的始末原由。
- 3.大人,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件事的始末原由,我都清清楚楚。
- 4.张金凤闲中又把这事已向公子说明始末原由的话回复了公婆。
- 5.比如这次,情报处一早就开始调查了,事情始末原由很快就出来了。
- 6.赵德才一开始支支吾吾不敢说,后来校长一拍桌子,一发火,赵德才老老实实交代了整件事情的始末原由。
始末原由相关词语
- 1 情不由已
- 指情况出于不得已。
- 2 如原以偿
- 谓愿望得到实现。
- 3 儿大不由娘
-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语法:儿大不由娘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孩子大了。示例:儿大不由娘,我也没办法了
- 4 一厢情原
- 见“一相情原”。
- 5 由浅入深
- 从浅到深。出处: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语法:由浅入深作谓语、状语;指逐渐深入。示例:毛泽东《实践论》:“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 6 还原反本
- 回复到事物的本来形态。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语法:还原反本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7 逆知所始
- 逆:预先猜度。指事先掌握情况,判断对方的企图。
- 8 由近及远
- 从近处到远处。比喻事物的影响逐渐推广,思想认识不断深入。
- 9 政由己出
- 政令由一己发出。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语法:政由己出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独有为贵大臣告者,台阁之上,政由己出,龙行虎步,高下在心。(章炳麟《为民报封禁事移让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书 三》)
- 10 雕虎焦原
- 《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出处:《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语法:雕虎焦原作宾语、定语;用于凶险环境。示例:甬有耆旧,居仁由义,河山虽改,诗书不废。雕虎焦原,不异平地,深松茂柏,永无憔悴。清·黄宗羲《千秋王府君墓志铭》
- 11 本同末异
-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出处:晋 卢湛《赠刘琨书》:“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语法:本同末异作宾语、定语;指大致相同。示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 12 平原易野
- 平坦而无险阻的原野。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浚于是欲谋大举,乃召端问之,端曰:‘平原易野,贼便于冲突。’”语法:平原易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烈火燎原
- 一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 14 由表及里
- 表:表面;里:内里;本质。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指分析事物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语法:由表及里连动式;作状语;指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示例:看问题要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