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草莽简介
铜驼草莽的意思
解释:
同“铜驼荆棘”。
出处: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语法:
铜驼草莽作定语、分句;指国破。
铜驼草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铜驼荆棘
铜驼草莽相关词语
- 1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比喻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语法: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2 萱草忘忧
- 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出处:《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语法:萱草忘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 3 铜头铁臂
- 见“铜头铁额”。出处: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语法:铜头铁臂作宾语、定语;指人勇猛强悍。
- 4 铜山金穴
- 比喻极其富有。出处:清·蒋士铨《临川梦·访梦》:“少甚獐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驷马高车?”语法:铜山金穴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5 与草木俱朽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语法:与草木俱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风烛草露
- 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语法:风烛草露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他的处境像风烛草露一样危险
- 7 铜筋铁肋
- 见“铜筋铁骨”。出处:明·宋濂《秦士录》:“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语法:铜筋铁肋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身体健壮。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回:“毋论回民不是铜筋铁肋,试想草枯水涸,人马如何走得去呢?”
- 8 草木愚夫
- 愚:愚蠢;愚夫:匹夫。像山野之中草木那样愚昧无知的人。也指粗俗平庸的百姓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料你不过草木愚夫,识得什么天时人事。”语法:草木愚夫作宾语、定语;指村民。示例:我本是草木愚夫,谈不上什么高雅
- 9 铜唇铁舌
- 比喻雄辩的口才。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语法:铜唇铁舌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打草惊蛇
-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语法:打草惊蛇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示例: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 11 铜铸铁浇
- 见“铜浇铁铸”。出处: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语法:铜铸铁浇作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12 吕武操莽
- 吕雉、武则天、曹操、王莽的合称。旧时都被认为是以阴谋手段篡夺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窃取政权的国贼。出处:梁启超《复金山中华会馆书》:“即不爱皇,即不爱国,亦当爱身家,其忍听吕武操莽为我写卖奴契也?”语法:吕武操莽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窃国者。
- 13 斩草除根
- 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语法:斩草除根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彻底成事。示例: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 14 丰草长林
- ①茂草高林。②指隐逸之地。出处:唐·杜甫《进三大礼赋表》:“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语法:丰草长林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示例:方图旦夕解组,永投丰草长林;不意缪改枢曹,值兹大坏之际。明·鹿善继《答陈显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