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树削迹简介
伐树削迹的意思
解释:
比喻正人君子不为世所容
出处:
庄子·天运
伐树削迹相关词语
- 1 削尖脑袋
- 形容一个人伪装,粉饰,拚命钻营的丑态出处: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南京政府里的官员,大都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钻门路巴结北京政府中那些有权有势的大臣。”语法:削尖脑袋作谓语、状语;指拚命钻营的丑态。示例:他削尖脑袋想望上爬
- 2 遁迹方外
- 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出处: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语法:遁迹方外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 3 遁迹潜形
- 遁、潜:隐藏。迹、形:踪迹,形迹。指隐藏踪迹和身形。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语法:遁迹潜形作谓语、宾语;指隐藏踪迹和身形。示例:他干了坏事,只好遁迹潜形了
- 4 银花火树
-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语法:银花火树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回:“到了黄昏时候,城中银花火树,一色通明。”
- 5 销声敛迹
- 犹言销声匿迹。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语法:销声敛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 6 鼠迹狐踪
- 比喻人行踪鬼祟。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拈毕》:“羽椿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蒙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语法:鼠迹狐踪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萍踪浪迹
-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语法:萍踪浪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萍踪浪迹。(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 8 枪林刀树
- 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出处: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语法:枪林刀树作宾语、定语;形容战斗激烈。
- 9 比肩迭迹
-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出处: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语法:比肩迭迹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示例:广场上人山人海、比肩迭迹,真是热闹非凡
- 10 恶迹昭着
- 昭著:显着,明显。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11 销声匿迹
- 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消失。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惟恐人知。”语法:销声匿迹联合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如何肯销声匿迹。(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 12 伐异党同
- 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出处:《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语法:伐异党同作谓语、宾语、定语;同“党同伐异”。示例:给事中李成名复劾焕伐异党同,焕遂称疾笃,坚不起。(《明史 赵焕传》)
- 13 坐树无言
- 见“坐树不言”。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语法:坐树无言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皇上志其持法无挠,赠大理卿;本其坐树无言。唐·张说《冯公神道碑》
- 14 韬光晦迹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语法:韬光晦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果为隐者,方韬光晦迹之不暇,安得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