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读音
避地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避墬"。 2.谓迁地以避灾祸。 3.犹言避世隐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避墬”。
⒉ 谓迁地以避灾祸。
引《汉书·叙传上》:“始皇之末, 班壹避墬於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羣。”
《汉书·叙传上》:“﹝班彪﹞知隗嚣终不寤,乃避墬於河西。”
颜师古注:“墬,古地字。”
《后汉书·东夷传·濊》:“汉初大乱, 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初, 粲与族兄凯避地荆州,依刘表。”
宋文天祥《指南后录·东海集序》:“自丧乱后,友人挈家避地。”
清姚椿《<乔处士遗集>序》:“尝避地至吾郡,交几社诸人。”
⒊ 犹言避世隐居。
引《后汉书·郅恽传》:“﹝郅惲﹞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避地教授,著书八篇。”
李贤注:“避地,谓隐遁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山中有三精舍,高薨凌虚,垂簷带空。俯眺平林,烟香在下,水陆寧晏,足为避地之乡矣!”
明徐枋《送笻在师游越》诗:“此行非避地,乘兴独相求。”
国语词典
因避乱而迁居他乡。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避地
避地相关词语
- 1 避浅
- 避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qiǎn,指行船防止搁浅。
- 2 避债
- 犹躲债。 宋 司马光 《道旁田家》诗:“静夜偷舂避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急得 采卿 走投无路,家里坐不住,便常到 沉月卿 家避债。”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想做人若不能还债,就得避债,决不能教债主把他揪住,使他受苦。”
- 3 避之若浼
- 浼,污染。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玷污了自身。
- 4 避贤驿
- 唐代驿站名。即阳城驿。
- 5 避易
- 避易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ì yì,指辟易,退避。
- 6 避实就虚
- 避实就虚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ì shí jiù xū,意思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 7 避世金马
- 避世金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ì shì jīn mǎ,意思是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 8 避退
- 避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tuì,指退避。
- 9 避年
- 避年是指在身体正常情况下,月经频率为每年一次。
- 10 避宫殿
- 谓古代国家有灾异急难之事,帝王避离正殿,表示自我贬责,以期消灾弥难。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晏子 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 河伯 共忧,其幸而雨乎!’”
- 11 避寂
- 避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ì jì ,意思是僻静。
- 12 避乘骢
- 避乘骢,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ì chéng cōng,同“ 避骢马 ”。
- 13 避放
- 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魂随煞返归生时之宅,是日家人外出回避叫“避煞”。
- 14 避处
- 避处,汉语词汇,指避世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