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木揭竿简介
斩木揭竿的意思
解释: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语法:
斩木揭竿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反。
示例:
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
斩木揭竿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斩木揭竿相关词语
- 1 朽木粪墙
- 朽坏的木头,污秽的土墙。比喻没有培养前途的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语法:朽木粪墙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墙之喻。”
- 2 先斩后奏
-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出处:《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语法:先斩后奏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示例: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 3 朽木粪土
- 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语法:朽木粪土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如朽木粪土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
- 4 榆木疙瘩
- 坚硬的榆树根。比喻思想顽固。出处: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疙瘩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语法:榆木疙瘩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
- 5 揭箧探囊
- 盗窃箱笼等财物。同“揭箧担囊”。出处:《旧唐书·酷吏传序》:“虽云固矣,而犹逾坦掘冢,揭箧探囊,死者于前,盗者于后,何者?”语法:揭箧探囊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择木而处
- 处:居。鸟儿选择合适的树木做巢。比喻选择贤君明主,为其效命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语法:择木而处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汉·崔瑗《东观箴》:“是以明哲先识,择木而处,夏终殷挚,周聃晋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
- 7 水源木本
- 水的源头,树的根本出处:《左传·昭公九年》
- 8 寸木岑楼
- 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语法:寸木岑楼联合式;作谓语;指类比不当。示例:明·胡应麟《诗薮·唐下》:“况以甲所独工,形乙所不经意,何异寸木岑楼、钩金舆羽哉!”
- 9 寸木难支
- 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 10 朽木难雕
- 见“朽木不可雕”。出处:《南史·颜延之传》:“尚之望见便阳眠,延之发帘熟视曰:‘朽木难雕’。”语法:朽木难雕作谓语、宾语;用于教训人。示例:你这个人真是朽木难雕
- 11 纪渻木鸡
- 修养到家,亦用写呆笨发愣出处:《庄子·达生》
- 12 斩尽杀绝
-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语法:斩尽杀绝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 13 斩尽杀絶
- 斩:砍断;尽、絶: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语法:斩尽杀絶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 14 形如槁木
- 槁:枯干。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语法:形如槁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