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尽杀絶简介
斩尽杀絶的意思
解释:
斩:砍断;尽、絶: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四折:“将秦国二将活挟将来了,将众兵斩尽杀绝也
语法:
斩尽杀絶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集团妄图将中国革命力量斩尽杀绝,但是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革命自有后来人。
斩尽杀絶相关词语
- 1 破崖絶角
- 磨除棱角。比喻处事圆滑。出处: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元年》:“彼中人之性,利害不出于一身,莫不破崖绝角以阿陛下之所好。”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2 斩木揭竿
- 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语法:斩木揭竿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造反。示例: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
- 3 藕丝难杀
- 比喻感情缠绵,难以割断出处:《虞初新志·小青传》
- 4 杀鸡取卵
- 杀了鸡取出鸡蛋。比喻贪图眼前的一点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出处:希腊《伊索语言 生金蛋的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所得语法:杀鸡取卵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 5 先斩后奏
- 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出处:《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语法:先斩后奏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办事。示例: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
- 6 举鼎絶脰
- 举:抬起;絶: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语法:举鼎絶脰作谓语、宾语;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7 尽其在我
- 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出处:清·王韬《书重刻后》:“夫今时之所急,亦惟辑强邻、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语法:尽其在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叶圣陶《过去随谈》:“但从‘尽其在我’的意义着想,不能因大学不象大学,我就不妨去当不象大学教员的大学教员。”
- 8 火尽灰冷
- 比喻权势消失。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语法:火尽灰冷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兴亡继絶
- 扶助灭亡的国族,使其传承复兴出处:同“興滅繼絕”。《南史·宋纪上》:“興亡繼絶,俾昏作明,元勳至德,朕實攸賴。”《周书·萧岿传》:“梁 主既失 江 南諸郡,民少國貧。朝廷興亡繼絶,理宜資贍,豈使 齊桓、楚莊 獨擅救 衛 復 陳 之美。”唐 刘知幾《史通·模拟》:“狄 滅二國,君死城屠。齊桓 行霸,興亡繼絶。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刘知畿《史通·模拟》:“齐桓行霸,兴亡继绝。”
- 10 杀手锏
- 喻指取胜的绝招出处: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语法:杀手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绝招。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你就看我的吧,我袖子里揣着个‘杀手锏’哩。”
- 11 毁车杀马
-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出处: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径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已。”宋·陆九渊《与陈倅书》:“元晦虽有毁车杀马之说,然势恐不容不一出也。”语法:毁车杀马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宋·陆游《谢曾侍郎启》:“毁车杀马,逝从此以经归;卖剑买牛,分余生之永己。”
- 12 水尽鹅飞
- 比喻恩情断绝,各走各的路。也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眉南眼北,恁时节水尽鹅飞。”语法:水尽鹅飞连动式;作补语、分句;比喻精光,一点儿也不剩。示例: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二章:“用不了多久,一样要落得个水尽鹅飞的收场!”
- 13 扑杀此獠
-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语法:扑杀此獠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憎恨。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为此号召同侪,决意扑杀此獠。”
- 14 胜残去杀
- 感化残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恶,便可废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出处:《论语·子路》:“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汉书·李广传》:“夫报忿除害,捐残去杀,朕之所图于将军也。”语法:胜残去杀作宾语、定语;指以德化民。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六回:“毕竟在大内多年,胜残去杀的事见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