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牍主义简介
文牍主义的意思
解释: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语法:
文牍主义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领导必须下基层了结,否则会犯文牍主义的错误
成语造句
- 1.墨守陈规,条文主义,文牍主义死板、生硬地坚持法律或某一特定的宗教或道德准则。
- 2.第一,政府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这不仅滋生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主张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也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 3.每届新当选的地方议会议员发誓他们将免除文牍主义,但无人成功。
- 4.这便是欧盟消除文牍主义的宏大计划。
- 5.一切繁文缛节、枝枝蔓蔓,都是战斗力的大敌;一切繁琐哲学、文牍主义,都是高效益的障碍。
- 6.规范是科学的规范,不是文牍主义,不是繁琐哲学。
英语翻译
- 英语:
red tape
- 俄语:
канцелярщина <концелярская волокита>
- 其他:
<德>Amtsschimmel <Schematissmus><法>paperasserie <bureaucratie tatillonne>
文牍主义相关词语
- 1 忘情负义
-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3回:“后来宝玉明白了,旧病复发,常时哭想,并非忘情负义之徒。”语法:忘情负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諠客夺主
- 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 3 以文会友
- 通过文字结交朋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语法:以文会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示例: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以文会友。
- 4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语法:身无分文作谓语、定语;指穷光蛋。示例:他北上求职,却遭到扒手扒窃,身无分文,求告无门。
- 5 羔羊之义
- 旧时指为人或为官清白,有节操。出处:《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
- 6 主辱臣死
- 主:君主。君主蒙受耻辱,臣子只有以死报之出处:宋·张孝祥《代诸父祭伯父文》:“忠愤激发,肝胆轮囷,主辱臣死,臣敢爱身。”语法:主辱臣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1回:“词勃然道:‘主辱臣死,奈何不救?’”
- 7 通文达理
- 谓有学问懂道理。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语法:通文达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叶圣陶《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
- 8 居仁由义
- 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语法:居仁由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居仁由义吾之素,处顺安时理则然。”
- 9 仁浆义粟
- 指施舍给人的钱米。出处:《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语法:仁浆义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义不旋踵
- 旋踵:旋转脚跟。在道义上只能奋勇向前,不能退缩。出处:《魏书·邓至传》:“莫不含怒作色,如赴私仇;茹肝涉血,义不旋踵。”
- 11 仁义道德
-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出处: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语法:仁义道德作宾语、定语;指旧道德标准。示例: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12 见义勇为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语法:见义勇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 13 徒陈空文
- 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出处: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语法:徒陈空文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弃信忘义
- 弃:丢弃;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出处:《北史·周纪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邻,弃信忘义。”语法:弃信忘义作谓语、定语;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