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溺救焚简介
拯溺救焚的意思
解释:
溺:落水者;焚:被困在火中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
出处:
汉·王充《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语法:
拯溺救焚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5回:“虽固是冷老先生拯溺救焚,要皆老太太同令媳太太垂青格外。”
拯溺救焚相关词语
- 1 坐视不救
- 旁观别人的危难而不加救助。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补 褚大震死》:“凶愎不孝,乡里恶之。母尝堕水中,坐视不救,有他人援之,后加詬骂而殴之。”语法:坐视不救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别人有困难时,我们要热心帮助,决不能坐视不救。
- 2 焚巢捣穴
- 见“焚巢荡穴”。出处: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语法:焚巢捣穴作谓语;指彻底摧毁。
- 3 援溺振渴
- 振:通“赈”,救济。援救落水的人,周济饥渴的人。指帮助落难者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5卷:“曾未期月,援溺振渴,事无巨细,悉究本末。”语法:援溺振渴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救世主
- 基督徒对耶酥的称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钻进了驾驶楼,像救世主一样微笑着向他招招手,就坐着汽车跑得一溜烟不见了踪影。”语法:救世主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5 焚林而田
- 烧毁树林以猎取野兽。比喻取之不留馀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出处:《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语法:焚林而田作谓语、定语;比喻只图眼前利益。示例: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训》
- 6 救焚拯溺
- 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出处:汉 王充《论衡 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语法:救焚拯溺作谓语、定语;指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示例: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川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卫民。郭孝成《云南光复记》
- 7 芝艾并焚
- 芝艾:香草和臭草,比喻善恶和美丑。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嘉遁》:“虑巫山之失火,恐芝艾之并焚耳。”语法:芝艾并焚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继晷焚膏
-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语法:继晷焚膏作谓语、状语;指不停地工作或学习。示例:明·邵璨《香囊记·庆寿》:“青云梦杳,且就学趋庭,继晷焚膏。”
- 9 流溺忘反
- 犹言流连忘反。出处:《宋书·傅亮传》:“流溺忘反,而以身轻于物也。”语法:流溺忘反作谓语;用于吸引人的事物。
- 10 救患分灾
- 解除别人的祸患,分担别人的困苦。出处:《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 11 救乱除暴
- 救:止。治理混乱局面,清除强暴势力出处:《三国志通俗演义·曹公分兵拒袁绍》:“盖救乱除暴,谓之义兵。”语法:救乱除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倾身营救
- 比喻尽所有的力量设法去援救出处:《三国志·吴志·张昭传》
- 13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语法: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因循守旧。示例:安于故俗,溺于旧闻的人不能成大业
- 14 释缚焚榇
- 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出处:语出《左传 昭公四年》:“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榇。”语法:释缚焚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苌至姑臧,天锡乘素车白马,面缚舆榇,降于军门,苌释缚焚榇,送之于长安。《晋书·苻坚载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