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中简介
言不由中的意思
解释:
见“言不由衷”。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语法:
言不由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口不一致。
言不由中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言不由衷
言不由中相关词语
- 1 相应不理
- 应:回应。指对别人的劝说、要求置之不理出处:谢觉哉《整疯子》:“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悬崖勒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应不理。”语法:相应不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不分轩轾
-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臣所耻也。”语法:不分轩轾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不分高低与胜负。示例: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不分轩轾,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高阳《胭脂井》)
- 3 言行不贰
- 犹言言行一致。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语法:言行不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不亢不卑
-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语法:不亢不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得体。示例: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 5 发无不捷
- 犹言战无不胜。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 忠武 戰必身先,驍果縝密。公則規畫大計,而不甚較一戰之利。至其臨陣,百審一發,發無不捷,成功一也。”
- 6 妖由人兴
-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于人自己不严肃、不正派引起的。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语法:妖由人兴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近在耳畔而不睹其形,方知为鬼为绐也。妖由人兴,往往有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六)
- 7 不落窠臼
-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语法:不落窠臼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和艺术品。示例: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 8 救急不救穷
- 只能救一时的急难,不能救长时间
- 9 许由洗耳
- 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出处: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语法:许由洗耳作宾语、定语;指不想当官。示例:他一心想学许由洗耳,过隐居生活
- 10 藕断丝不断
- 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语法:藕断丝不断作谓语、定语;同“藕断丝连”。示例:虽然他们已经离了婚,但实际上他们是藕断丝不断
- 11 中心如醉
- 中心:内心。内心像喝醉了酒一样。形容忧思哀伤,不能自持出处:《诗经·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语法:中心如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北史·王肃传》:“帝手诏曰:‘不见君子,中心如醉。’”
- 12 知不诈愚
-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出处:无名氏《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语法:知不诈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臭不可当
- 当:承受。臭得使人受不了。比喻人名声极坏。出处:唐 柳宗元《东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杂粪壤嶢蚘而实之,臭不可当也。”语法:臭不可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人名声极坏。示例:曾朴《孽海花》第五回:“这回他却很懊恼,说做得臭不可当。”
- 14 静不露机
- 心里暗暗谋划计策,外表不露任何声色出处:《三十六计·假痴不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