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简介
不落窠臼的意思
解释: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语法:
不落窠臼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文章和艺术品。
示例:
这“凸”“凹”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成语造句
- 1.这篇文章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 2.这部电视剧手法新颖,不落窠臼。
- 3.这幕川剧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 4.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线生机可以不落窠臼。毕竟人终究会互相彻底了解。而待彼此渐渐剥去妆容与外衣,各自皮囊之下的真相昭然若揭,便会知道这不是自己所要。伤害与被伤害,算计,抱怨,非要把一段感情折磨得气数将尽,方才知道大势已去。舍得或舍不得,挽留或不挽留,皆上演呼天抢地的闹剧。这样的故事,日日夜夜都在上演。
- 5.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 6.胎前产后善用寒凉,不落窠臼。
成语故事
- 中秋夜,贾府在大观园中设团圆宴,众人散去后,林黛玉独自凭栏伤心流泪,史湘云来安慰她。两人转换话题,改对月吟诗联句,她们就大观园的建筑名称由来而发感慨,其中“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的取名不落窠臼
英语翻译
- 英语:
break away from convention
- 日语:
旧套(きゅうとう)を脱(たっ)して新機軸(しんきじく)を出(だ)す
- 俄语:
оригинáльно
不落窠臼相关词语
- 1 救急不救穷
- 只能救一时的急难,不能救长时间
- 2 藕断丝不断
- 比喻表面上关系已断,实际上仍有牵连语法:藕断丝不断作谓语、定语;同“藕断丝连”。示例:虽然他们已经离了婚,但实际上他们是藕断丝不断
- 3 知不诈愚
- 知:通“智”。聪明人不欺诈老实愚昧的人出处:无名氏《武都太守李翕西狭颂》:“政约令行,强不暴寡,知不诈愚。”语法:知不诈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守正不回
- 坚守正道,不屈从。出处:《周书·王罴传》:“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英也。”语法:守正不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苏轼《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华仙客》:“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
- 5 从轻发落
- 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出处: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语法:从轻发落作谓语、宾语;用于处理案件等。示例:少不得欢天喜地,把令亲从轻发落的。(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
- 6 不乏先例
-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语法:不乏先例作谓语;用于口语。示例: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已经不乏先例了
- 7 不足介意
- 不值得放在心上。出处: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语法:不足介意动宾式;作谓语;指不必放在心上。示例:如此敌人,不足介意,所以我仍要从事译作,再做一年。(《鲁迅书信集 致章廷谦》)
- 8 赞叹不置
- 9 混沌不分
-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出处:《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语法:混沌不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不急之务
-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语法:不急之务偏正式;作主语、宾语;表示无关紧要的事情。示例:无名之役,不急之务,且宜罢之。(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 11 附肤落毛
- 比喻赋闲无正事可干。出处:晋 范亨《燕书》:“恪大笑。射发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语法:附肤落毛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小引:“丁卯之秋事,附肤落毛,失诸正鹄,迟回白门。”
- 12 明教不变
- 教令明确,让老百姓有所适从,便不会发生变乱。出处:《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语法:明教不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发无不捷
- 犹言战无不胜。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 忠武 戰必身先,驍果縝密。公則規畫大計,而不甚較一戰之利。至其臨陣,百審一發,發無不捷,成功一也。”
- 14 不亢不卑
-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语法:不亢不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为人处事有分寸、得体。示例: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