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同拔异简介
树同拔异的意思
解释:
谓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出处:
宋·司马光《稷下赋》:“下论孔墨,上述羲炎,树同拔异,辨是分非。”
语法:
树同拔异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树同拔异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党同伐异
树同拔异相关词语
- 1 可同患,难处安
- 患:患难;处:相处,交往。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指忘恩负义的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语法:可同患,难处安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2 同归殊途
-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出处:《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语法:同归殊途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示例: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同归殊途,答案只能有一个。
- 3 一树百获
- 树:种植。种一次收获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长期获益。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权修》:“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语法:一树百获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 4 花样不同
- 指丝织品的式样花色各不相同出处:唐·卢言《卢氏杂说》
- 5 他乡异县
- 指远离家乡的外地。出处:《乐府诗集·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语法:他乡异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外地。示例: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卷第二)
- 6 赤虎仪同
- 见“ 赤彪仪同 ”。
- 7 近不逼同
- 近:亲善;同:同僚。旧指自己受到君王的宠幸,但不以此去欺侮、要挟同僚。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戊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逼同。”
- 8 敌忾同仇
- 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语法:敌忾同仇联合式;作谓语;指一致痛恨敌人。示例: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四:“十年抗战,共赋《天衣》,敌忾同仇,卒致胜利,而今却成为追忆了。”
- 9 殊勋异绩
- 殊:突出。勋:功勋。异:不同。指功勋业绩卓越。亦作“殊勋茂绩”。出处:南朝·宋·何尚之《又答问庾炳之事》:“且自非殊勋异绩,亦何足塞今日之尤。”语法:殊勋异绩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功劳大。示例:《南齐书·王僧虔传》:“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
- 10 同谘合谋
- 共同商量谋划。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 11 情同手足
- 情:交谊;交情;手足:喻指兄弟。比喻感情很好;像亲兄弟一样。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1回:“辛环曰:‘名虽各姓,情同手足。’”语法:情同手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名虽各姓,情同手足。(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
- 12 因人而异
-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出处: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语法:因人而异作谓语、定语;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示例: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鲁迅《准风月谈 难得糊涂》)
- 13 行同陌路
- 二:表示即使走在一起也感觉到陌生。
- 14 剑树刀山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灌州罗汉和尚》:“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语法:剑树刀山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示例:曰:“如何是法?”师曰:“剑树刀山。”(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