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昏头脑简介
冲昏头脑的意思
解释: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出处: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语法:
冲昏头脑作谓语;指头脑不清醒。
示例:
胜利之后,也不“万事大吉”,不可冲昏头脑,否则还可能丧失胜利的果实。(李欣《“无限风光在险峰”》)
冲昏头脑的近反义词
- 反义词
成语造句
- 1.这些公司从来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
- 2.这位好看的姑娘得到这么多的奉承,这使得她冲昏头脑。
- 3.由于被自大冲昏头脑,他甚至想出邪恶的计谋和撒下纷争的种子。
- 4.他永远都在思考,和永远不会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吴邪相比,黎簇的性格要凶悍的多。南派三叔
- 5.看着大牌盛意拳拳降低内地奢侈品售价,粉丝们也别一下子被喜悦冲昏头脑,以为“全球同价”说来就来了。
- 6.愤怒冲昏头脑的女孩却不见得听进去一句话,除了大喊大吼之外,也许根本就找不出什么发泄的理由……
英语翻译
- 英语:
turn somebody's brain/head
- 俄语:
головá кружится
- 其他:
<法>perdre la raison (ayant obtenu de grands suecès)
冲昏头脑相关词语
- 1 昏愦胡涂
- 昏愦:昏乱。形容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出处: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语法:昏愦胡涂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2 计上心头
- 见“计上心来”。出处:元·张氏《青衲袄·偷期》:“计上心头,暗令家童私问候。”语法:计上心头作谓语;指计谋涌上心头。示例:他顿时计上心头,决定曲线救国
- 3 豆蔻梢头
- 有年少的女子或姬妾等意思。
- 4 藏头护尾
- 原指书法的用笔笔力强劲。现指说话、做事躲躲闪闪,怕把真相全暴露出来出处:汉·蔡邕《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语法:藏头护尾作谓语、状语;形容做事和说话躲躲闪闪。
- 5 竿头日进
-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出处:清 无名氏《后会仙记》:“(青青柳)复吟云:‘学问无穷水接天,竿头日进古人言。’”语法:竿头日进主谓式;作谓语;比喻学问不断上进。示例:苏曼殊《冯春航谈》:“又春航数年前所唱西曲,无如今日之美满,实觉竿头日进,剧界前途,大有望于斯人云。”
- 6 吃人不吐骨头
- 比喻又残暴,又贪婪出处: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7章:“但此人一肚子坏水儿,吃人不吐骨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能拉拢,不能得罪。”语法:吃人不吐骨头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凶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吏部‘文选司’的那些书办,吃人不吐骨头,你可曾先打算过?”
- 7 头出头没
- 比喻追随世俗。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投子同禅师法嗣 濠州思明禅师》:“问:'如何是清洁法身。'师曰:'屎里蛆儿,头出头没。'”语法:头出头没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比喻追随世俗。示例:明 袁宏道《广庄 齐物论》:“天下之人,头出头没,于是是非非之中,倚枯附朽。”
- 8 滑头滑脑
- 形容人狡诈、不诚实。也指圆滑,不肯负责任。出处:林语堂《上海颂》:“及那些滑头滑脑的旅馆茶房的都市三呼:你真是伟大而不可思议啊!”语法:滑头滑脑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圆滑。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谁不晓得他是个滑头滑脑的流氓。”
- 9 油头滑脸
- 形容人狡猾轻浮。出处:《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语法:油头滑脸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轻浮。示例:他们原是一伙儿!你们想他们那个会的名儿,一批会员又是些油头滑脸的小伙子。叶圣陶《城中》
- 10 火光冲天
-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示例:发生火灾的大楼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 11 摇头麰尾
- 见“摇头摆尾”。
- 12 好马不吃回头草
- 比喻有作为的人不走回头路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既出了门,就是不再打算回去的。”语法:好马不吃回头草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张先生,‘好马不吃回头草’,盛情心领,谢谢了。”
- 13 耍滑头
- 指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担责任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九章:“‘你这家伙,耍滑头!’娟子抓住星梅的手,‘说,快说!’”语法:耍滑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4回:“‘这,奴才不知。’冯保耍滑头。”
- 14 认影迷头
- 佛家语。形容非常糊涂。出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如演若多,迷头认影。”语法:认影迷头作谓语、定语;指人糊涂。示例: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