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愦胡涂简介
昏愦胡涂的意思
解释:
昏愦:昏乱。形容头脑糊涂,不明事理
出处:
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语法:
昏愦胡涂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昏愦胡涂相关词语
- 1 画蚓涂鸦
- 形容书法或文字拙劣。多用作谦词。出处:明 宋濂《赠会稽韩伯时序》:“顾余不敏,操无用之学,徒以空文出应时须,画蚓涂鸦,日不暇给。”语法:画蚓涂鸦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或自谦。示例: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9回:“一张收据,上面写的画蚓涂鸦,不成字体。”
- 2 吹胡子瞪眼睛
- 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00回:“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下来咧,吹胡子瞪眼睛的。”语法:吹胡子瞪眼睛作谓语、状语;指发怒的样子。示例:老舍《柳家大院》:“好像‘文明’人的吹胡子瞪眼睛是应当应分。”
- 3 生灵涂地
- 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出处: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语法:生灵涂地作谓语、宾语;指社会时局。
- 4 难得糊涂
-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出处: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郑板桥曰:‘难得糊涂’。”语法:难得糊涂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示例: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 5 一时糊涂
- 偶尔弄不清楚事理。
- 6 出处殊涂
- 亦作“出处殊途”。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 7 胡孙入袋
- 胡孙:同“猢狲”,猴子。猴子进了口袋。比喻中计而行动失去自由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诗名三十年,终不得一馆职,初受敕修《唐书》,语妻曰:‘吾之修书,可谓胡孙入布袋矣!’妻曰:‘君之仕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语法:胡孙入袋作宾语;指失去自由。
- 8 胡猜乱道
- 道:说话。胡乱猜疑与谈论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你们且休胡猜乱道,且设法保师父过去。”语法:胡猜乱道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瞎猜疑。
- 9 信嘴胡说
- 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语法:信嘴胡说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言语。示例:请不要信嘴胡说
- 10 连昏达曙
- 犹言通宵达旦。出处: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语法:连昏达曙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彗泛画涂
- 彗:扫帚;汜:以水洒地。涂:泥。谓以帚扫秽,以刀划泥。比喻极其容易。《汉书·王褒传》:“及至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颜师古注:“彗,帚也。汜,把洒地也。涂,泥也。加以帚扫汜洒之地,以刀画泥中,言其易。”出处:《汉书·王褒传》:“及至巧冶铸干将之朴,清水焠其锋,越砥敛其咢。水断蛟龙,陆犀革。忽若彗汜画涂。”颜师古注:“彗,帚也。汜,把洒地也。涂,泥也。加以帚扫汜洒之地,以刀画泥中,言其易。”
- 12 头昏眼晕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语法:头昏眼晕作谓语、状语;指头脑眩昏,视力模糊。
- 13 胡搅蛮缠
-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出处: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语法:胡搅蛮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讲道理,纠缠不放。示例:王朔《给我顶住》:“对,你没招我,你总有理,我老胡搅蛮缠。”
- 14 糊涂到顶
- 人头脑十分不清楚或不明事理语法:糊涂到顶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