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车劳顿简介
舟车劳顿的意思
解释: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示例:
等回到保定,因为舟车劳顿,公事又多,曾国藩的眼疾,越发重了,而岁尾年头,不如意的事,纷至沓来。高阳《慈禧全传》第二部二七
成语造句
- 1.同学们无须舟车劳顿、于奔命地赶上课,可以安坐家中专心学习。
- 2.你刚刚生完孩子,身子虚,不宜舟车劳顿。
- 3.此时的秦嫣一脸困倦,眼圈还有些发黑,显然是因为这些日子舟车劳顿,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 4.车水马龙-烦,舟车劳顿-累,车马盈门-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爽,世界无车日,让我们用双腿代替车子,保护环境,锻炼身体,绿色生活,你的理想世界!
- 5.另外爷爷的身体这两年也越发不好了,已经经不起舟车劳顿了。
- 6.召开这次的紧急会议,各位舟车劳顿地从各地赶来,辛苦了!对于昨日突发事件的状况,想必各位也已经有所耳闻。
舟车劳顿相关词语
- 1 铿锵顿挫
- 铿锵: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形容音律和谐有力、动听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了。”语法:铿锵顿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出处:《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语法:悬车束马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葭萌,勋参绵竹。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 3 泝水行舟
- 逆水行船。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上言曰:‘緣谿諸蠻,狐鼠跧竄。王師步趍,不習嵌嶮,泝水行舟,進寸退里。’”
- 4 鞍马劳倦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语法:鞍马劳倦作谓语、宾语;形容旅途劳累。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那张进因在路上鞍马劳倦,却又受了些风寒,在饭店上生起病来。”
- 5 九折回车
- 指汉时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出处:《汉书》卷七十六
- 6 积羽成舟
- 羽毛虽然轻,积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比喻小患不及时清除,发展下去也会酿成大祸害。出处:1、《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成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2、《淮南子·廖称训》:“是故积羽成舟,故君子禁于微。”
- 7 随车夏雨
- 见“随车致雨”。出处: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语法:随车夏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举手之劳
-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语法:一举手之劳作宾语;同“举手之劳”。示例:鲁迅《书信集·致黄源》:“他们一不高兴,就可以不说理由,只须一举手之劳,致出版事业的死命。”
- 9 劳心焦思
-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语法:劳心焦思联合式;作谓语;指冥思苦想。示例:本大总统劳心焦思,几废寝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五回
- 10 搓手顿足
-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语法:搓手顿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焦急的样子。示例:辅成搓手顿足了半晌,没个理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0回
- 11 敌国通舟
-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出处: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语法:敌国通舟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等。
- 12 下车之始
- 指官吏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出处:《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语法:下车之始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清·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 13 劳神苦形
- 指用心用力,认真干事。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14 柏舟之节
-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出处:宋 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语法:柏舟之节作宾语;用于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