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瞪舌挢简介
目瞪舌挢的意思
解释:
同“目瞪口呆”。
出处:
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语法:
目瞪舌挢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目瞪舌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目瞪舌强
目瞪舌挢相关词语
- 1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语法:目眩心花作定语、状语;指人的心神。
- 2 目无流视
- 眼睛不往四处看出处:《明史·翁正春传》
- 3 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语法:瞠目挢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4 面目狰狞
-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语法:面目狰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示例:傅雷《傅雷家书·1955年4月21日夜》:“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 5 长舌之妇
-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出处:《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语法:长舌之妇作主语、宾语;用于挑拨是非的女性。示例: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杜子春》:“苟为妻而贤,何用言矣。亦足以戒长舌之妇。”
- 6 嘴尖舌头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语法:嘴尖舌头快作谓语、宾语;指人说话。示例: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三回)
- 7 箝口侧目
- 箝口:闭口不说话;侧目:怒目而视。闭嘴怒目而视。形容敢怒不敢言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语法:箝口侧目作谓语、定语;指敢怒不敢言。
- 8 骇心动目
- 犹言惊心动目。出处: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语法:骇心动目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 9 咂嘴弄舌
- 形容贪馋的样子。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语法:咂嘴弄舌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 10 目语心计
- 语:谈话;计:计算。用眼睛示意,在心里盘算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目语心计,不宜唇齿。”语法:目语心计作谓语;指人的神态。
- 11 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出处:《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语法:骋目流眄作谓语;指远望。
- 12 臼头深目
- 形容相貌丑陋。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语法:臼头深目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相貌。
- 13 急嘴急舌
- 急忙插话抢着说话出处: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语法:急嘴急舌作状语、定语;形容抢着说话。
- 14 耳闻目览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出处: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语法:耳闻目览作宾语、定语;指所见所闻。
大家在问
瞪 字的笔顺写法
瞪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瞪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竖 横折 横 横 横 横撇/横钩 点 撇 撇 捺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撇 横
2、瞪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