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狰狞简介
面目狰狞的意思
解释: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
出处:
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语法:
面目狰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
示例:
傅雷《傅雷家书·1955年4月21日夜》:“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成语造句
- 1.唐俊刚爬身坐起,一抬头,一个挂在地下室墙上的污黑的干尸面目狰狞地映入眼帘。
- 2.面对冷森森的尖刀和面目狰狞、怒不可遏的壮汉,王艳紧紧地抱住母亲的身体,两个人紧绷着神经,双眼盯着壮汉,双腿随着激烈的心跳不停地颤抖。
- 3.这些妖兽平均气宗六段的修为,一个个面目狰狞,散发出狂暴而妖异的气息,却又小心翼翼,不愿首当其冲,但嗜血成性的它们绝不会放过一切有机会猎杀的目标。
- 4.狂猩,他的面目狰狞可畏,袒露出八块肌肉的胸膛,巨大而厚重的脚一脚可以把人类世界里一个普通的人类蹍死。
- 5.出处不明,不受阴曹地府所管辖,长的青脸獠牙、面目狰狞、因头上长有一独特的长角而命名,手持大锤,故有“独角鬼王”。
- 6.可是就在这时,翠云突然发现,之前还慈眉善目的老真人突然变得面目狰狞,犹如修罗刹鬼一般用恶毒的目光直勾勾的盯着自己。
英语翻译
- 英语:
look fierce <sinister in appearance>
面目狰狞相关词语
- 1 廷争面折
-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语法:廷争面折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示例: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晋书 潘岳传》)
- 2 牛头不对马面
-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语法:牛头不对马面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对不上号。
- 3 以点带面
- 用一个单位或地方的成功经验来带动许多单位或成片地区的工作。出处:竺可桢《一年来的综合考察》:“考虑全面布局,因此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语法:以点带面作谓语、宾语;指以小带多。示例:当领导必须坚持点面结合,善于以点带面
- 4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语法:人面兽心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 5 箝口侧目
- 箝口:闭口不说话;侧目:怒目而视。闭嘴怒目而视。形容敢怒不敢言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语法:箝口侧目作谓语、定语;指敢怒不敢言。
- 6 满面含春
- 比喻心情喜悦舒畅,满脸笑容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哪里?’”语法:满面含春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高兴时。
- 7 骇心动目
- 犹言惊心动目。出处:宋·苏轼《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传观左右,失手坠于江中,乃祷于神,愿复得之,当藏之庙中,为往来者骇心动目诡异之观。”语法:骇心动目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态严重。
- 8 目语心计
- 语:谈话;计:计算。用眼睛示意,在心里盘算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目语心计,不宜唇齿。”语法:目语心计作谓语;指人的神态。
- 9 骋目流眄
- 骋目:放眼四望;眄:斜着眼睛看;流眄:转动眼睛。形容极目四处远望出处:《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语法:骋目流眄作谓语;指远望。
- 10 臼头深目
- 形容相貌丑陋。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齐有妇人,极丑无双,号曰无盐女。其为人也,臼头深目,长壮大节。”语法:臼头深目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相貌。
- 11 闻名不如见面
-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出处:《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语法:闻名不如见面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王博高也不觉好笑,连说:“老兄真是个爽快人,闻名不如见面。”(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 12 夫妻反目
-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出处:《周易·小畜》:“舆说辐,夫妻反目。”语法:夫妻反目作宾语、状语;指夫妻不和睦。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言中丞此时失了主意,从此夫妻反目。”
- 13 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语法:瞠目挢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4 目无流视
- 眼睛不往四处看出处:《明史·翁正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