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眩心花简介
目眩心花的意思
解释: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缭乱,心神迷乱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任道元抬头起来看见,惊得目眩心花,魂不附体。”
语法:
目眩心花作定语、状语;指人的心神。
目眩心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目眩神摇
目眩心花相关词语
- 1 甄心动惧
- 敬慎而保持警惕。出处:《逸周书·道法》:“甄心动惧日顷。”语法:甄心动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文献通考·经籍五》:“独顷公有赂王请命之事,其谥又为甄心动惧之名,如汉诸侯王必其尝以罪谪,然后加以此谥,以是意其必有弃贤用佞之失。”
- 2 痛心入骨
- 形容伤心到了极点。出处: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语法:痛心入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伤心到了极点。示例:每与刘左将军、孙公祐共论此事,未尝不痛心入骨,相为悲伤也。(《三国志 蜀志 孙乾传》)
- 3 目无流视
- 眼睛不往四处看出处:《明史·翁正春传》
- 4 贪心不足
-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语法:贪心不足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需求。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 5 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出处: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语法:瞠目挢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面目狰狞
- 狰狞:面目凶恶。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语法:面目狰狞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貌。示例:傅雷《傅雷家书·1955年4月21日夜》:“做一个名人也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
- 7 人心涣散
- 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出处: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语法:人心涣散作谓语、定语;指人心不齐。示例:越国人心涣散,能否自立,尚未可知。《清史稿·越南传》
- 8 翠竹黄花
- 指眼前境物。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 9 处心积虑
- 处心:存心;积虑:图谋了很长时间。指存心很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出处:《穀梁传 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语法:处心积虑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示例: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
- 10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语法:人面兽心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 11 箝口侧目
- 箝口:闭口不说话;侧目:怒目而视。闭嘴怒目而视。形容敢怒不敢言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上》:“上司荐之曰干员,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鱼肉者,虽痛心疾首箝口侧目,而无奈何也。”语法:箝口侧目作谓语、定语;指敢怒不敢言。
- 12 心悦神怡
- 犹心旷神怡。出处:《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只觉那茶一口口,也有美人的色香在内,吃下去甚是心悦神怡。”语法:心悦神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
- 13 心乡往之
- 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语法:心乡往之作谓语、定语;表示对人或事的向往。
- 14 目瞪舌挢
- 同“目瞪口呆”。出处: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语法:目瞪舌挢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