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已而用之简介
不得已而用之的意思
解释: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出处:
《六韬 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语法:
不得已而用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且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不得已而用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得已而为之
成语造句
- 1.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2.中国的传统军事理论主张“义战”、“慎战”和“胜战”,强调为和平、为正义而战,强调“兵者,国之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 3.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
- 4.兵着不祥之器非不得已而用之,用之必胜。
- 5.兵乃世之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闻之不详。
- 6.刑罚的严厉性及其功能局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最后的制裁手段,只有在其他社会规范调整手段不力时,才能不得已而用之。
不得已而用之相关词语
- 1 一身而二任
-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语法:一身而二任复句式;作谓语;指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示例: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得也。(唐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
- 2 靡日不思
- 形容非常想念。
- 3 悔之何及
- 悔:后悔。后悔也来不及了出处:《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而自觉,悔之何及!”语法:悔之何及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6回:“无端草寇,背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为泥,悔之何及!”
- 4 授受不亲
-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出处:《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语法:授受不亲作谓语、定语;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示例:
- 5 好汉不吃眼前亏
- 俗语。指聪明人能识时务,暂时躲开不利的处境,免得吃亏受辱。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语法:好汉不吃眼前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示例:好汉不吃眼前亏,且让他一步,再作道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 6 鸿鹄之志
-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语法:鸿鹄之志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 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 7 卓荦不凡
- 卓荦:特出。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出处: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15回:“君家兄弟皆卓荦不凡,正合用着,寻人实在不难。”语法:卓荦不凡作谓语、定语;指与众不同。
- 8 接踵而至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语法:接踵而至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台湾之割,青岛之割,威海之割,接踵而至。(章炳麟《箴新党论》)
- 9 环堵之室
- 环堵:四面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贫寒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语法:环堵之室作宾语;指萧条的房子。
- 10 杞国之忧
- 同“杞人忧天”。出处: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语法:杞国之忧作主语、宾语;多用于劝诫人。示例:明·范濂《云间据目抄》第五卷:“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蒺,识者不无杞国之忧。”
- 11 无所不通
- 通:知道。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出处:《孝经 感应》:“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语法:无所不通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广见博识。示例:便是三教九流的说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
- 12 一线不乱
- 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一点也不紊乱。出处:明·洪应明《菜根谭·闲适》:“人生原是傀儡,只要把柄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捉掇,便超此场中矣。”
- 13 半文不值
- 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倘若事事让他,他一定拿你看得半文不值。”语法:半文不值作谓语、定语;用于价值。示例:这个东西半文不值
- 14 总而言之
- 总括起来说(总:总括;归纳)。出处:《周易 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唐 孔颖达疏:“总而言之,皆虚无之谓也。”语法:总而言之偏正式;作分句;用于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示例: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千结束。(《毛泽东选集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