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争妍简介
桃李争妍的意思
解释:
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语法:
桃李争妍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示例: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一卷:“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
成语造句
- 1.果园还是那样的热闹,地上的小花还在比美,真是桃李争妍呀!姹紫嫣红的花,各种各样丰满的水果,它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因为它们要感谢他们那辛勤的园丁为它们所做的一切。
- 2.金鸡可神了,春啼桃李争妍,夏唱荷桂散香。
- 3.改革开放力千钧,神州大地处处新;桃李争妍花烂漫,燕来画栋又逢春。
- 4.进了前门,红孩儿但见洞中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
- 5.进了前门,但见洞中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丛丛花发,簇簇兰香,却也是个洞天之处。
- 6.不再理她,放眼望去,此时前方一马平川,好一番春和景媚,柳舒花放,桃李争妍,百草排新。
英语翻译
- 英语:
Peach and plum emulate each other in spring time.
桃李争妍相关词语
- 1 凡桃俗李
-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语法:凡桃俗李作主语、宾语;指平常的事物。
- 2 恃强争霸
- 凭借自己的强大争夺霸权出处: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语法:恃强争霸作谓语、定语;用于斗争等。示例:美国恃强争霸,悍然发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
- 3 炫巧斗妍
- 夸奇竞妙。出处: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序》:“视夫专崇末技、炫巧斗妍而无实义者,犹为质胜于文。”语法:炫巧斗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争斤论两
- 指在细枝末节上与人相争理论语法:争斤论两作谓语、宾语;指人放不开。示例:你不要过分争斤论两
- 5 道边苦李
-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语法:道边苦李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庸才。示例: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 6 夭桃襛李
- 亦作“夭桃秾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语法:夭桃襛李作宾语;多用来祝颂婚嫁。示例: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八回:“夭桃襛李,宜早合良缘。”
- 7 廷争面折
- 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指直言敢谏。出处:《史记·吕太后本纪》:“于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语法:廷争面折作宾语、定语;指直言敢谏。示例:虽廷争面折,犹将祈请而求焉。(《晋书 潘岳传》)
- 8 桃红柳緑
- 形容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色。 元 贯云石 《小梁州·春》曲:“春風花草滿園香,馬繫在垂楊,桃紅柳緑映池塘。”《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今日雖是到 興娘 新墳上,心中懷着悽慘的,却是莊郊野外,桃紅柳緑,正是女眷們游耍去處。” 阮章竞 《漳河水》诗:“正碰上是桃红柳绿的时候。”
- 9 李代桃殭
-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同“李代桃僵”。
- 10 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出处: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语法:争权攘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百家争鸣
-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语法:百家争鸣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示例: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 12 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语法:知而不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李郭同舟
-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处,不出处:《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语法:李郭同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弱项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
- 14 争强好胜
- 争:争夺;强:优胜;好:喜爱。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 。也作“争强斗胜”、“争强显胜”、“争强要胜”。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任是争强好胜的,偏逢用违所长。”语法:争强好胜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杨朔《北线》:“个人的争强好胜,狗屁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