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简介
百家争鸣的意思
解释: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语法:
百家争鸣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示例:
没有百家争鸣,就没有学术的繁荣和发展。
成语造句
- 1.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厝火积薪。
- 2.文艺的春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3.为了促进学术进步,评论界必须百家争鸣,不能强求统一。
- 4.学术上有不同见解,应当允许百家争鸣。不能唯我独尊,更不能党同伐异。
- 5.教学方法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6.文学创作上我们应提倡百家争鸣。
英语翻译
- 英语:
All schools of thoughts contend for attention
- 日语:
百家争鳴(ひゃっかそうめい)
- 俄语:
Пусть сопéрничают сто школ
百家争鸣相关词语
- 1 保家卫国
- 保卫家乡和祖国。出处: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语法:保家卫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时期。示例:男子汉应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 2 家鸡野鹜
- 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语法:家鸡野鹜作宾语、定语;指风格各异。示例:明·李贽《诗画》:“庾翼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再生。”
- 3 鼓乐齐鸣
-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出处: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语法:鼓乐齐鸣作谓语、定语;指气氛热烈。示例:一时间,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大街上热闹非凡
- 4 知而不争
- 明知是非而不据理力争。多指不坚持原则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语法:知而不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惩一警百
-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出处: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一儆百,期于力振颓靡。”语法:惩一警百作谓语、定语;意为杀一儆百。示例: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明史·黄道周传》
- 6 故家子弟
- 故家:世家大族。昔日官宦人家的子弟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独自回进房来,对刘氏说道:‘我也是个故家子弟,好模好样,不想遭这一场,反被那小人逼勒!’说罢,泪如雨下。”语法:故家子弟作宾语、定语;指曾经为官宦子弟。
- 7 狐鸣篝火
- 见“狐鸣鱼书”。出处: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语法:狐鸣篝火作宾语、定语;指起事。
- 8 穷家薄业
- 指家底薄,没什么积蓄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再说,咱这穷家薄业,就爸爸一个人拉扯着你们,没个帮手不行啊!”语法:穷家薄业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9 诗礼传家
-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语法:诗礼传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茅盾《子夜》:“冯大爷,是有面子的地主,诗礼传家,怎么听了老何的一篇混帐话,就居然心中摇摇起来了呢?”
- 10 鱼肉百姓
- 鱼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残害无辜的人们。出处:《后汉书 仲长统传》:“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语法:鱼肉百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所率部队,毫不训练,本不打算作战,故亦不能作战,只是用做搜刮地方,鱼肉百姓的工具而已。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二章
- 11 百无所成
- 犹言一事无成。出处: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语法:百无所成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人没有出息。
- 12 争先士卒
- 士卒:士兵。指作战勇敢,都争先在前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语法:争先士卒作谓语、定语;指带头。
- 13 家至户察
- 到每家每户去察看。出处:宋·曾巩《洪范传》:“夫天下至广,不可以家至户察,而能用其聪明于大且远者,盖得其要也。”语法:家至户察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4 争权攘利
- 见“争权夺利”。出处: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语法:争权攘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