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简介
各抒己见的意思
解释: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4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
语法:
各抒己见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示例:
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成语造句
- 1.讨论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 2.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 3.我们应开诚布公,各抒己见。
- 4.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
- 5.老师允许大家各抒己见。
- 6.欢迎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谈各的看法。
英语翻译
- 英语:
Let each speak mind
- 日语:
おのおの自分の意見(いけん)を述(の)べる
- 俄语:
кáждый выскáзывает своё мнéние
- 其他:
<德>jeder ǎuβert seine Meinung<法>que chacun expose (donne) ses propres idées (son avis)
各抒己见相关词语
- 1 见财起意
-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出处: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语法:见财起意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回)
- 2 司空见惯
-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出处: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语法:司空见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示例:“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篇》)
- 3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处: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语法:一指蔽目,不见泰山作宾语、定语;指头脑简单。
- 4 见善必迁
- 迁:去恶从善。遇到好事,一定去做。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语法:见善必迁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语法:耳闻目见作宾语、定语;指所见所闻。示例:茅盾《漫谈文艺创作》:“许多青年作家长年累月,耳闻目见,都是这一套东西。”
- 6 可见一斑
- 一斑: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诸如此类,虽未得其皮毛,也略见一斑了。”语法:可见一斑动宾式;作谓语;指可以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示例:以酗酒狎妓之微嫌,遂没其困苦艰难之功业,清朝之赏罚不均,可见一斑。《清朝野史大观》
- 7 时见一斑
- 只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8 专己守残
- 固执己见,抱残守缺。
- 9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语法:见之不取,思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之不取,思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明 张风翼《红拂记 俊杰知时》)
- 10 反求诸己
-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语法:反求诸己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书 伊川易品三》)
- 11 相见以诚
- 以真心诚意相对待出处:郭沫若《相见以诚》:“但今天是应该相见以诚的时候了。”语法:相见以诚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12 见树不见林
- 只看见眼前的树木,却看不到背后的森林语法:见树不见林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你这种见树不见林的说法真是荒唐极了
- 13 心不由己
- 不出于自己的本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那彩霞之母,满心纵不愿意,见凤姐自和她说,何等体面,便心不由己的满口应了出去。”语法:心不由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由自主。示例:我一时心不由己,便答应了下来
- 14 扬己露才
- 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出处: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语法:扬己露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徇饰非于明世,强媒蘖于礼经,虽欲扬己露才,不觉言之伤理。(《隋书 刘子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