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简介
反求诸己的意思
解释: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语法:
反求诸己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书 伊川易品三》)
成语造句
- 1.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 3.只要反求诸己,我们就会明白,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
- 4.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 5.我们不知道反求诸己,求自心的话,我们就会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 6.李经理成功的秘诀,就是时时反求诸己,不断检讨自己的失误。
成语故事
-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反求诸己相关词语
- 1 欲益反弊
- 犹言欲益反损。出处: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元凯于此,不独诬经,而其于《左传》,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语法:欲益反弊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当:应当,应该;断:决断。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就会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就会贻害无穷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乃是也。”语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3章:“作战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3 亲极反疏
- 亲:亲近;极:顶端;疏:生疏。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9回:“宝玉欲将实言安慰,又恐黛玉生嗔,反添病症,两个人见了面,只得用浮言劝慰,真真是亲极反疏了。”语法:亲极反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际关系。
- 4 求马唐肆
-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出处:《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语法:求马唐肆作宾语、定语;指方法不对。
- 5 求亲告友
- 请求亲友救济。出处: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语法:求亲告友联合式;作谓语;指向亲友乞求帮助。示例:我一时周转不灵就只好求亲告友,东挪西借
- 6 节威反文
- 节:节制;威:威力,威风;反:同“返”,归还。节抑威强,复用文理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强国》:“节威反文。案用夫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语法:节威反文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7 至人无己
- 至人:指道德修养极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适应客观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语法:至人无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居无求安
- 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适舒服的居所。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语法:居无求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不追求享受。
- 9 占为己有
- 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又以他人之物,占为己有。”语法:占为己有作谓语、宾语;指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有。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父亲买回来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为己有了。”
- 10 求全责备
- 责:要求。备:完备;齐全。对人或事要求过分严格;必须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才行。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窃谓天下不能皆绝类离伦之材,君子未尝持求全责备之论。”语法:求全责备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鲁迅《华盖集 这个与那个》)
- 11 自反无愧
- 摸着胸口自问,毫无惭愧之处。出处:宋·朱熹《论语集注·述而》:“才做圣人自反无愧说时,便小了圣人。”
- 12 买静求安
- 谓息事宁人,以图安逸。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今日天飞大王在此经过,这乡村敛钱备饭,买静求安。”语法:买静求安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示例: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 13 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语法:求志达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示例:明·李贽《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 14 画虎不成反类狗
-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转》:“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语法:画虎不成反类狗复句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示例:教便也容易,只是你等无力量,使不得我们的兵器,恐学之不精,如“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