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之情简介
反哺之情的意思
解释: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出处: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语法:
反哺之情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
示例:
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反哺之情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返哺之恩
成语造句
- 1.是一个儿子对妈妈的反哺之情,也是一位母亲对儿子始终不变、不忍割舍的爱。
- 2.眼前展现出年迈母亲苍老的容颜,子女心中那份感恩反哺之情总会越演越烈。
-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尚有反哺之情,生而为人更不该忘本,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着的责任——回报社会。
- 4.在深情的叮咛和感激的词句中,父母的舐犊情深、孩子的反哺之情感染了每一个人;学生代表为老师们送上鲜花,以谢师恩。
- 5.小家庭之孝,是一种反哺之情,放在整个社会,孝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 6.对于浙江华侨的反哺之情,夏海伟由衷赞叹。
反哺之情相关词语
- 1 卓伟之才
- 卓伟:卓越伟大。指杰出的人才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戴赫烈之宠,体卓伟之才。”语法:卓伟之才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迷涂知反
- 见“迷途知反”。
- 3 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出处:《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语法:多情多义作谓语、定语;指重情谊。示例:你们对敌人是那么勇敢坚定,对朋友又是这么多情多义。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四章
- 4 东南之秀
- 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出处:《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语法:东南之秀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5 近乡情怯
-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出处: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语法:近乡情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恨之切骨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语法:恨之切骨作谓语;形容痛恨到极点。
- 7 乡曲之情
- 乡曲:乡里。同乡的情谊出处:唐·牛肃《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施。”语法:乡曲之情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针芥之契
- 同“针芥相投”。出处: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语法:针芥之契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柏舟之誓
- 誓:盟约,诺言。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出处:《诗经 鄘风 柏舟序》:“《柏舟》,共姜自誓也。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故作是诗以绝之。”语法:柏舟之誓作宾语;用于妇女。示例:青松摧折,哀断女萝之心;丹节孤高, 终守柏舟之誓。唐陈子昂《唐故袁州参军李府君妻张氏墓志铭》
- 10 吞凤之才
- 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 11 东南之宝
- 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语法:东南之宝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12 舟中之指可掬
- 指:手指。 船里被砍断的手指可以捧起来。形容战败后的惨烈场面。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军下军争舟,舟中之指可掬也。”
- 13 好自为之
- 为:干,做。喜欢自己亲手去做。出处:田海燕《吴玉章同志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至于四川的革命事情,还望四川同志好自为之。”语法:好自为之偏正式;作谓语;用于劝诫人。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你断弦也有两年了,好自为之。”
- 14 箕山之志
-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语法:箕山之志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示例: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甚悦。《晋书 向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