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涂知反简介
迷涂知反的意思
解释:
见“迷途知反”。
迷涂知反相关词语
- 1 迷天大谎
- 迷:通“弥”。极大的谎话出处:茅盾《子夜》:“她这临时诌起来的谎居然合式,她心里更加有把握了。她决定把这迷天大谎再推进一些。”语法:迷天大谎作宾语;形容非常荒谬的谎言。
- 2 下知地理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出自《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 3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语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 4 物极必反
- 极:尽头;反:转向反面。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必定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出处:宋 朱熹《近思录》引宋 程颐曰:“如《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无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此。”语法:物极必反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12章:“物极必反。我父亲对待农民也太厉害了。”
- 5 不知所为
- 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桓子不知所为。”语法:不知所为作谓语;用于处事。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5回:“一路走来,彩云觉得意乱心迷,不知所为。”
- 6 迷天大罪
- 形容极大的罪恶。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语法:迷天大罪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极大的罪恶。示例: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一回)
- 7 白首相知
-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出处:明 孙仁儒《东郭记 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语法:白首相知作宾语;指老年知己。示例:他终于找到了他的白首相知
- 8 前所未知
- 新经历或重新经历,以前不知或未经验过语法:前所未知作谓语、定语;指以前不知道的。示例:她发现了许多前所未知的丈夫的秘密
- 9 天台路迷
-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语法:天台路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不知纪极
- 纪极:终极,限度。原形容贪得无厌。亦表示极多。出处:《后汉书·杨震传》:“无厌之心,不知纪极。”语法:不知纪极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前后非时赏赐,当亦不知纪极。(唐柳珵《上清传》)
- 11 冷暖自知
- 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语法:冷暖自知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体会深浅,心中自明。示例: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
- 12 反侧获安
- 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心神不安。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指安抚人心的措施很奏效出处:唐·陆贽《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昨者改元施令,悔往布新,将反侧获安,则干戈日弭。”语法:反侧获安作谓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13 反哺之情
-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语法:反哺之情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示例: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反哺之情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 14 一知片解
- 犹一知半见。出处:宋·吴泳《答赵茂实书》:“某闲居寖久,兀兀一经,今已穷年,粗有一知片解,更不复为言语词章。”语法:一知片解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