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耳拭目简介
倾耳拭目的意思
解释:
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
出处:
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语法:
倾耳拭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关心的事物。
倾耳拭目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倾耳注目
倾耳拭目相关词语
- 1 口耳相承
- 谓接受传闻。出处:明·方孝孺《答王仲缙书》:“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语法:口耳相承作宾语、定语;用于没有文字的教育。
- 2 眼花耳热
- 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出处:唐 李白《侠客行》诗:“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语法:眼花耳热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眼花耳热言语多,霍然已醒如过烧。宋 陆游《野饮》诗
- 3 抓纲带目
- 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语法:抓纲带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做事要抓纲带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 4 面红耳赤
-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语法:面红耳赤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示例: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 5 玉山倾倒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起归寝,出门践菊晆,玉山倾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语法:玉山倾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6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语法: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要亲眼所见。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
- 7 目无馀子
- 见“目中无人”。
- 8 袖如充耳
- 袖: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 9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语法: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0 耳顺之年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语法:耳顺之年作宾语;指60岁。示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 11 尘烟障目
- 烟尘遮住了眼睛出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 12 目瞪口张
- 同“目瞪口呆”。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语法:目瞪口张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吃惊的神态。
- 13 耳不忍闻
- 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语法:耳不忍闻作宾语、定语;用于凄惨的场面。示例:《中国的西北角 贺兰山的四边》:“其启行也,数日前号泣震地,耳不忍闻。”
- 14 一新面目
- 一新:完全是新的;面目:面貌。 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出处:清·卢信《大马扁·序》:“子毋以康梁二人,招摇海外,借题棍骗,于马扁界中,别开一新面目,而遂为康梁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