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顾之忧简介
内顾之忧的意思
解释:
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语法:
内顾之忧作宾语;指来自内部的忧虑。
示例:
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
成语造句
- 1.这次出差,刚碰上孩子有病,我有内顾之忧啊!
- 2.而且,俸糈优厚,人无内顾之忧;职任精专,事有难宽之责。
- 3.拿人饭碗拿得起,不愧为家庭主妇,使丈夫免有内顾之忧,始堪称为贤内助也。
- 4.今南方已平,可无内顾之忧,不就此时讨贼,恢复中原,更待何日!
- 5.愿早还洛邑,使根本深固,圣怀无内顾之忧,兆民休斤板之役,然后命将出师,何忧不服!
- 6.使丈夫无内顾之忧,能报效社会,立身行道,扬名显亲。
英语翻译
- 英语:
domestic financial troubles
内顾之忧相关词语
- 1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从我手里得到的东西,又从我手里失去。比喻兴败无常或得失相抵出处:《梁书·邵陵王纶传》:“高祖叹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语法: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凌霄之志
- 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出处:《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语法:凌霄之志作宾语;指人的志向。
- 3 一偏之论
- 偏于一面的议论。出处: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语法:一偏之论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陛下厉志复仇,足以对天命;笃于仁爱,足以结民心;而又仁明,足以照临群臣一偏之论:此百代之英主也。《宋史·儒林传六·陈亮》
- 4 非业之作
- 非业:不急的事务。所从事的并不是当务之急。出处:《汉书·元帝纪》:“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
- 5 迂阔之论
- 远而不切实际的谈论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彼岂乐为迂阔哉。”语法:迂阔之论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不要在意他的迂阔之论
- 6 无为之治
-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语法:无为之治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肘腋之变
- 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形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语法:肘腋之变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陈忱《水浒后传》第13回:“那共涛是个奸邪险恶的人,长防肘腋之变。”
- 8 睚眦之忿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此诸为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语法:睚眦之忿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犬马之诚
- 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臣伏以为犬马之诚不能动人,譬人之诚不能动天。”语法:犬马之诚作宾语;用于自谦。示例:宋·文彦博《请继上奏封细陈事理》:“犬马之诚,坚于报主。”
- 10 枯鱼之肆
- 枯鱼:干鱼;肆:铺子。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出处:庄周《庄子 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语法:枯鱼之肆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事不宜迟,迟了,就将成枯鱼之肆,不可挽回了。
- 11 害群之马
- 危害马群的坏马。比喻危害集体的人。出处:宋 刘安世《尽言集 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语法:害群之马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赶走害群之马的走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 12 地主之谊
-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语法:地主之谊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
- 13 知生之民
- 知生:求生存。指在与自然界斗争中求生存的远古人民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语法:知生之民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曲为之防
- 形容周密而详审的防备。出处:《汉书·礼乐志》:“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