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红耳赤简介
面红耳赤的意思
解释: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语法:
面红耳赤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示例: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面红耳赤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
成语造句
- 1.他赞美着尼基的美貌,使她羞得面红耳赤。
- 2.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 3.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 4.他一上台演讲就变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台下的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5.他俩昨天为了一支笔吵地面红耳赤,今天又若无其事的在一起玩。真是一对活宝啊!
- 6.姐姐看到心爱的蛋糕被偷吃,脸色一沉,回过头来已发现她暴跳如雷、面红耳赤。
成语故事
- 清朝时期,一浪子决心痛改前非,给自己取别号“死里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汉子拿着一本小说要卖,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后不住面红耳赤,意往神驰,他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发表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flushed
- 日语:
耳(みみ)のつけねまで赤くなる
- 俄语:
покраснеть до корней волос
- 其他:
<法>rouge de honte ou de colère
面红耳赤相关词语
- 1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语法: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要亲眼所见。示例:“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不迟。(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
- 2 红尘客梦
- 红尘:佛家指人世间。比喻尘世虚幻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归山》:“遥望见城南巷翠山色好,把红尘客梦全消。”语法:红尘客梦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3 一面之交
-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表示交情不深。出处:汉 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语法:一面之交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交情很浅。示例: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 4 袖如充耳
- 袖: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 5 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语法: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6 一面儿理
- 7 耳顺之年
- 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语法:耳顺之年作宾语;指60岁。示例:至乎耳顺之年,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东汉·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 8 鹑衣鹄面
- 破烂的衣服,瘦削的面形。形容穷苦落魄之状。出处:清·捧花生《画舫馀谭》:“尝见某者,鹑衣鹄面,行泮宫前。”语法:鹑衣鹄面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落魄。
- 9 睟面盎背
-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出处:《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语法:睟面盎背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示例:睟面盎背,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宋 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 10 一面之辞
- 见“一面之词”。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语法:一面之辞作主语、宾语;用于说话。示例:据媒人一面之辞,所以派人相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
- 11 两耳塞豆
-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语法:两耳塞豆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你不能两耳塞豆,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
- 12 面面相看
- 见“面面相觑”。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五回:“这一言不打紧,唬得贾政上下人等面面相看,喜得番役家人摩拳擦掌,就要往各处动手。”语法:面面相看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惊慌的表情。示例:申耀宗和他手下的保卫团都面面相看,不言声儿。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 13 眼花耳热
- 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出处:唐 李白《侠客行》诗:“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语法:眼花耳热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眼花耳热言语多,霍然已醒如过烧。宋 陆游《野饮》诗
- 14 露红烟緑
- 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同“露紅煙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