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弃我取简介
彼弃我取的意思
解释:
别人摒弃的我拿来。指不与世人共逐名利而甘于淡泊。
出处:
晋·皇甫谧《高士传·任安》:“性以洁白为治,情以得志为乐,性治情得,体道而不忧,彼弃我取,与时而无争。”
语法:
彼弃我取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与众不同。
彼弃我取相关词语
- 1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
- 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出处: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语法:取法于上,仅得乎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语曰: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择其中而取法之,是岂智者所为耶?”
- 2 弃文存质
- 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出处: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他们首创了弃文存质,保存经意,照原本直译的方法,因而为后来译家所遵守。”语法:弃文存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抛妻弃孩
- 抛:丢弃。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望烟尘一派,抛妻弃孩,团圆难再。”语法:抛妻弃孩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逃难慌乱时。
- 4 此起彼伏
- 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出处: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语法:此起彼伏联合式;作谓语;形容事物发展变化不断。示例:此起彼伏,似有万人响应。(华而实《汉衣冠》四)
- 5 枉法取私
- 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 6 岁不我与
- 年岁是不等人的。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语法:岁不我与主谓式;作谓语、分句;表示应该及时奋起,有所作为。示例:元·耶律楚材《用前韵感事》:“岁不我与其奈何,两鬓星星尚如此。”
- 7 恕我冒昧
- 请原谅我的冒昧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语法:恕我冒昧作谓语;用于口语。示例: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 8 明弃暗取
- 表面上推辞放弃而暗中偷偷拿取出处:《海上花列传》
- 9 取义成仁
-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语法:取义成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示例: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一章:“毅然结束自己的性命,未尝不是取义成仁的一种办法。”
- 10 舍近取远
- 舍去近处的,选取远处的。 形容做事走弯路。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11 自取灭亡
-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语法:自取灭亡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自己找死。示例:倭兵犯顺,自取灭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
- 12 曳兵弃甲
-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出处: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语法:曳兵弃甲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用于战败。
- 13 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 指抛弃觉得可惜,但吃起来没有味道。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出处: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语法: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作谓语、定语;指让人陷于进退两难中。示例:这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千万不能要
- 14 金貂取酒
- 见“金貂换酒”。出处:宋·毛滂《感皇恩·镇江待闸》词:“银字吹笙,金貂取酒。”语法:金貂取酒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