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证如山简介
铁证如山的意思
解释:
形容证据确凿,象山一样不能动摇。
出处:
柳子戏《孙安动本》第四场:“十八张冤状在此,铁证如山,老贼还有何辩!”
语法:
铁证如山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成语造句
- 1.这个案件是铁证如山,谁也难以推翻。
- 2.由于铁证如山,犯人只能放弃侥幸心理,供认罪行。
- 3.铁证如山,他还在矢口否认自己的罪行。
- 4.这一小撮犯罪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 5.这个坏分子,罪行累累,铁证如山,不容抵赖。
- 6.“四人帮”作恶多端,铁证如山,休想翻案。
英语翻译
- 英语:
irrefutable evidence <be confirmed by irrefutable evidence>
- 日语:
証拠が確実(かくじつ)で山(やま)の如(ごと)く動(うご)かせない
- 俄语:
неопровержимая улика <все улики на лицо>
- 其他:
<德>Stichhaltiges Beweismaterial wiegt schwer wie ein Berg.
铁证如山相关词语
- 1 绿草如茵
- 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 2 山重水复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法:山重水复作宾语、定语;用于风景描写。示例:清·戴名世《自序》:“其或为山重水复,幽径相通,明月青松,清冷欲绝也。”
- 3 坐如春风
- 像坐在春风中间出处:《伊洛渊源录》
- 4 忽忽如狂
- 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见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经错乱似的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语法:忽忽如狂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水剩山残
- 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后以“水剩山残”多指亡国或经过变乱后国土分裂、山河残破的景象。出处: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五:“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语法:水剩山残作宾语、定语;形容沦陷的国土。示例:清·无名氏《指南梦》第九曲:“叹息长江天堑,水剩山残。”
- 6 截铁斩钉
- 同“斩钉截铁”。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出处:《古尊宿语录》第22卷:“有时截铁斩钉,纪干不可。”语法:截铁斩钉作定语、状语、补语;指干脆。
- 7 军令如山
-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语法:军令如山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军事。示例:汝等只知刁明忠来襄阳原为探母,情有可原,却忘记军令如山,凡不听约束者斩无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 8 唇如激丹
- 激丹:鲜明的红色。形容嘴唇红润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语法:唇如激丹作谓语;用于人的容貌。
- 9 面如傅粉
- 形容男子美貌。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语法:面如傅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男子美貌。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竞体。”
- 10 渔海樵山
- 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出处: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语法:渔海樵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畏之如虎
-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语法:畏之如虎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示例:张飞过于凶狠,部下对他畏之如虎
- 12 山鸡照影
- 山鸡爱其羽毛,常照水而舞。比喻顾影自怜出处:宋·黄庭坚《睡鸭》诗:“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对镜不作双。”语法:山鸡照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元·袁槲《次韵仲章》:“汀草弄妍成背怨,山鸡照影惜分飞。”
- 13 山遥路远
- 形容路途遥远。出处: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 14 应答如响
- 对答有如回声。形容答话敏捷流利。出处:《北齐书·杜弼传》:“弼幼聪敏……同郡甄琛为定州长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义解闲明,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语法:应答如响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清·无名氏《后会仙记》:“促膝谈心,应答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