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简介
仁者乐山的意思
解释:
具有仁义之心的人安于义理,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象山一样稳固不动。
成语造句
- 1.于是仁者乐山,文者登高必赋,倦世者择山而隐。
-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仁者乐,仁者寿这些都说什么?有山有水的。
- 4.这正可以看作是“知者乐水”而“仁者乐山”的一个重要原因。
- 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 6.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用水文化承载的岛居潮流,诠释一份优质生活的携永与醇厚。
仁者乐山相关词语
- 1 礼坏乐崩
- 古代制礼,把它当作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形容社会纲纪紊乱,骚动不宁的时代。出处:《汉书·武帝纪》:“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语法:礼坏乐崩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示例:朱自清《经典常谈》:“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
- 2 乐贫甘贱
- 乐:喜欢;甘:甘愿;贱:地位卑微。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语法:乐贫甘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3 六出祁山
- 传说 三国蜀诸葛亮 曾六出 祁山 攻 魏 。按 诸葛亮 攻 魏 凡六次,但出 祁山 仅两次。 后主刘禅建兴 六年攻 祁山 ,战于 街亭 ; 建兴 九年围 祁山 。其馀出 建威 ,在 祁山 附近,出 散关 、守 城固 、出 斜谷 ,皆经 汉中 一带。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第一二○回:“ 孔明 六出 祁山 前,愿以隻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 。”相声《歪批三国》:“甲:‘ 诸葛亮 三出 祁山 。’乙:‘唉,“六出 祁山 ”。’”
- 4 魏国山河
- 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武侯 浮 西河 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 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 魏国 之宝也!’” 唐 李益 《同崔邠登鹳雀楼》诗:“ 汉 家簫鼓空流水, 魏国 山河半夕阳。”亦作“ 魏国山川 ”。
- 5 海盟山呪
- 犹言海誓山盟。 明 梁辰鱼 《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呪,都隨一江逝水東流。”
- 6 及时行乐
- 及时:抓紧时机。抓紧时机寻欢作乐。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语法:及时行乐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消极性享乐。示例:此时离行期尚远,正当及时行乐,反要伤悲,岂不将好好时光都变成苦海吗?(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 7 乐道忘饥
- 谓醉心于圣道。出处:《晋书·乐志》:“与君周旋,乐道忘饥。我心虚静,我志沾濡。”语法:乐道忘饥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仁心仁术
- 心地仁慈,医术高明。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语法:仁心仁术作宾语;指称颂医生。示例:他送给张医生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仁心仁术四字,表扬张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 9 挟山超海
-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语法:挟山超海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于此人也,而欲望以拿云之手段,回天之事功,挟山超海之意气,能乎不能?(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 10 木魅山鬼
- 魅:物老成精。指山林的鬼怪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语法:木魅山鬼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山林的鬼怪。
- 11 乐极则忧
- 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语法:乐极则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12 夔龙礼乐
- 夔龙:虞舜的两个大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语法:夔龙礼乐作宾语、定语;指古典礼乐制度。
- 13 牛山下涕
- 见“ 牛山叹 ”。
- 14 渊亭山立
- 见“渊渟岳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