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亡固存简介
推亡固存的意思
解释:
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出处:
《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语法:
推亡固存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东汉·班固《汉书·宣帝纪赞》:“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藩。”
推亡固存相关词语
- 1 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语法:存而不议作谓语、宾语;指暂时不讨论的问题。
- 2 上援下推
- 上面牵引下面推。比喻推荐引进。出处:《礼记·儒行》:“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语法:上援下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去伪存真
- 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出处: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权衡在手,明镜当台,可以摧邪辅正,可以去伪存真。”语法:去伪存真连动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人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
- 4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 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违背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独裁统治。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顺吾意则生,逆吾意则死。”语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一手遮天,为所欲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投机取巧,不择手段。”
- 5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出处:《易·系辞上》:“纪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法: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诸公随时留心,慢慢的学罢了。”
- 6 亡国必楚
- 灭亡秦国的一定是楚国。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
- 7 取乱侮亡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8 互相推托
-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出处:《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语法:互相推托作谓语、宾语;指不负责任。
- 9 颗粒无存
- 颗粒:一颗一粒。指粮食没有存货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船上米粮,都被劫得颗粒无存,如今饿的头晕眼花,哪有气力还去拿篙弄柁?”语法:颗粒无存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有收成。
- 10 家破身亡
- 家庭毁灭,自身死亡。出处:《晋书 温峤传》:“会琨为段匹磾所害,峤表琨忠诚,虽勋业不遂,然家破身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内之望,”语法:家破身亡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示例:尔昆季须会盟津之师,不得同受拏戮,家破身亡,为英雄所笑。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 11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 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出处:《庄子·齐物论》
- 12 推贤让能
- 推:举荐;让:谦让。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出处:《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语法:推贤让能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让贤。示例:在朝之士相让于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推贤让能之风从此生矣。(《晋书 刘寔传》)
- 13 深根固本
- 同“深根固柢”。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语法:深根固本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天元实无积德;视其相貌,寿亦不长。又,诸籓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三
- 14 硕果独存
- 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 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出处:《周易·剥》:“上九,硕果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