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威燕颔简介
龙威燕颔的意思
解释: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语法:
龙威燕颔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龙威燕颔相关词语
- 1 燕然勒功
- 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 2 潜龙勿用
- 蛟龙潜伏着不为人知。比喻人才未被重用出处:《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语法:潜龙勿用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才不被重用。示例:《艺文类聚》第46卷:“函崤重险,钟鼎沦覆,潜龙勿用,瞻鸟在室。”
- 3 兔葵燕麦
- 形容景象荒凉。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语法:兔葵燕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纳兰性德《忆秦娥》:“兔葵燕麦,重来相见。”
- 4 龙伸蠖屈
-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出处: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语法:龙伸蠖屈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5 得婿如龙
-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汉李赝、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时人谓恒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语法:得婿如龙作宾语、定语;用于恭喜别人。
- 6 燕幕自安
- 比喻处危境而不自知。出处:清·柯超《辛壬琐记》:“[太平军]特于郡城北门外沿江一带建筑炮台数座,城上排列大炮,尚欲逞螳臂之力,燕幕自安。”语法:燕幕自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发威动怒
- 威:威力,威风。发威风,动怒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5回:“你们太闹的不像了,她是个姑娘家,不肯发威动怒。”语法:发威动怒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情绪。
- 8 燕雀处堂
- 处: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出处:汉 孔鲋《孔丛子 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语法:燕雀处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瓜分之惨酷,言之者多,而真忧之者少,人情蔽于所不见,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也。(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
- 9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语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倒塔鬼爆跳如雷道:“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何典》第十回
- 10 龙飞凤翥
-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其文龙飞凤翥,不足拟其势。”语法:龙飞凤翥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书法等。
- 11 祥麟威凤
- 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凤。”语法:祥麟威凤作宾语、定语;指难得的人才。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竟说得铁中玉是个祥麟威凤,水小姐不啻玉洁冰清,其中起衅生端,皆是过公子之罪。”
- 12 奋武扬威
- 振奋勇气,施展威风。出处:《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姜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语法:奋武扬威作谓语、定语;指人的精神。示例:分付大小三军,一齐奋武扬威,杀上前去。清·李渔《慎鸾交·穷追》
- 13 龙行虎变
-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出处:《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语法:龙行虎变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高祖起于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禅,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
- 14 龙章凤彩
- 不凡的仪表风采。出处:唐·邵混之《元氏县令庞君清德碑》:“君纯德天资,大材灵降,龙章凤彩,凝脂点漆。”语法:龙章凤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