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高临下简介
据高临下的意思
解释: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语法:
据高临下作谓语、定语;同“居高临下”。
示例:
何况他们占东半球大陆的领袖地位,据高临下……暗示全世纪以宇宙伟大的动力呢。瞿秋白《饿乡纪程》
据高临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居高临下
成语造句
- 1.建造在无数巨木架起的一个高高的木台之上,据高临下,可以看到寨中的绝大多数地方。
- 2.如果说原先匈奴人与乌丸人算是棋鼓相当的对手,那么如今据高临下的匈奴人,便是一群正在无情虐杀的暴徒。
- 3.虏据高临下,射绍军中,矢下如雨。
- 4.这个地方真是险绝的,下面的人,一般是不能轻易上去的,而上面的人,却可以据高临下,对付下面的人。
- 5.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唐军将士皆失色。
据高临下相关词语
- 1 引经据古
- 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出处:宋·楼钥《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仪,则臣死不足以塞责,是以不复更敢引经据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语法:引经据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等。示例:清·徐喈凤《会仙记》:“淑贞执妇道甚谨,与汉昭叙谈,引经据古,无一俚语。”
- 2 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出处: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语法:功高望重作谓语、定语;指功劳大而名望高。示例:殿下功高望重,岂臣下所敢措辞。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回
- 3 文星高照
- 比喻文运亨通。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语法:文星高照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文等。示例:邹韬奋《抗战以来》:“这总算是欧阳山先生的文星高照。”
- 4 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语法: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作定语、分句;指大无畏精神。
- 5 临敌易将
- 易:改变,变换。临到作战之前调换将领。出处:《隋书·李德林传》:“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语法:临敌易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宋·洪迈《容斋随笔·临敌易将》:“临敌易将,固兵家之所忌。”
- 6 下里巴人
- 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语法:下里巴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 7 谄上骄下
- 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出处:汉扬雄《法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语法:谄上骄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对上对下两面三刀。示例:凡是旧社会那些地主、乡绅,一定是谄上骄下,剥下奉上的。
- 8 下气怡声
-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语法:下气怡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示例: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
- 9 攀高谒贵
- 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嫁寒儒客店里孤栖,又著他攀高谒贵。”语法:攀高谒贵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巴结权贵。
- 10 善体下情
- 善于体察下属的冷暖出处:《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 11 足高气扬
- 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语法:足高气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示例: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 12 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语法:高情远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13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语法: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作分句、宾语;指自找麻烦。
- 14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出处: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语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行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