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高气扬简介
足高气扬的意思
解释:
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出处:
《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语法:
足高气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
示例:
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
足高气扬相关词语
- 1 挹斗扬箕
- 《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出处:《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语法:挹斗扬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挹斗扬箕误有名,扪参历井信浮生。清·钱谦益《剡城》诗之二
- 2 血气方盛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语法:血气方盛作谓语、定语;用于年轻人。
- 3 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语法:高情远致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4 裕民足国
-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语法:裕民足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此数百万金,皆中国裕民足国之资。”
- 5 高风峻节
-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语法:高风峻节作宾语、定语;指人品。
- 6 气数已衰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语法:气数已衰作谓语、定语;用于垂死的事物。
- 7 扬州鹤
- 《渊鉴类函·鸟·鹤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扬州鹤”形容如意之事。
- 8 知足知止
-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出处:《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语法:知足知止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高歌猛进
- 高声歌唱;奋勇前进。形容斗志高昂;勇往直前。出处:郭沫若《衷心的祝愿》:“一定要牢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愿,努力为实现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高歌猛进。”语法:高歌猛进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情绪高涨。示例:中国的体育健儿正再接再厉,高歌猛进。
- 10 志骄气盈
- 犹志骄意满。出处: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语法:志骄气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11 宛转悠扬
- 委宛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出处:鲁迅《社戏》:“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语法:宛转悠扬作谓语、定语;多指声音等。示例: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鲁迅《社戏》)
- 12 束之高屋
- 同“束之高阁”。出处: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语法:束之高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 13 攀高谒贵
- 攀:攀附;谒:进见。攀附结交地位高贵的人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遇母》:“嫁寒儒客店里孤栖,又著他攀高谒贵。”语法:攀高谒贵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巴结权贵。
- 14 裹足不进
- 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0回:“奈奉阳君妒才嫉能,是以游士裹足而不进,卷口而不言。”语法:裹足不进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