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知止简介
知足知止的意思
解释: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
出处:
《周书·萧大阛传》:“况乎智不逸群,行不高物,而欲辛苦一生,何其僻也。岂如知足知止,萧然无尽。”
语法:
知足知止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知足知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成语造句
- 1.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上边界,方能知足知止、适可而止。
- 2.只要我们以“半半哲学”的大智慧处世,知足知止,一心向善,时时想着别人,处处关心别人,则快乐无穷,生命不息。
- 3.奇怪的是,进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不可能知足知止,更多的是在迷离光晕中无所适从,不知巨额钱财要将自己导向何方。
- 4.自觉控制欲望,知足常乐、知足知止,始终保持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的良好心态。
- 5.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审视自己,懂得知足知止,尤为必要和可贵。
- 6.他建议每个人都设置一个合理的目标,不妨换一个角度,多看看自己在过年一年取得的成就,不苛求自己,知足知止、减压放松。
知足知止相关词语
- 1 知遇之荣
-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1回:“臣子遭缝明圣之主,知遇之荣,不要说六尺之躯。”语法:知遇之荣作主语、宾语;指受到赏识和重用的荣宠。
- 2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3 知过必改
- 知道了过错;必定改正。出处: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语法:知过必改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是呀,我是个旧脑瓜子,我是个夹生饭,往后我知过必改。(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 十)
- 4 心满原足
- 见“心满意足”。
- 5 通文知理
- 指人有知识,懂道理出处:《红楼梦》
- 6 鼓足干劲
-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出处: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语法:鼓足干劲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示例:季羡林《世纪回眸》:“仍然鼓足干劲,认真做着自己的工作。”
- 7 致知格物
-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语法:致知格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语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复句式;作分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9 胁肩絫足
- 同“胁肩累足”。
- 10 一事不知
- 见“一物不知”。出处:《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语法:一事不知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
- 11 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出处: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语法:知书明理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33章:“你从小就读孔夫子、孟夫子,知书明理,也该体谅爹爹。”
- 12 举止泰然
-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 13 裕民足国
-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语法:裕民足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四回:“此数百万金,皆中国裕民足国之资。”
- 14 足高气扬
- 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出处:《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语法:足高气扬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神态。示例:若初进者足高气扬,凌轹前辈。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术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