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知格物简介
致知格物的意思
解释: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出处:
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语法:
致知格物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致知格物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格物致知
致知格物相关词语
- 1 形禁势格
- 见“形格势禁”。出处: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观衅》:“逆亮自知形禁势格,巢穴迥遥,恐狂谋无成而窜身无所。”语法:形禁势格作谓语、定语;指事情难于进行。
- 2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语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复句式;作分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3 一事不知
- 见“一物不知”。出处:《南史·隐逸传·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语法:一事不知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
- 4 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出处: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语法:知书明理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33章:“你从小就读孔夫子、孟夫子,知书明理,也该体谅爹爹。”
- 5 物情离怨
- 物情:众情。指民心离散怨恨。出处:唐·陆贽《奏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今兹二库,珍币所归,不领度支,是行私也。不给经费,非宣利也;物情离怨,不亦宜乎?”
- 6 破格任用
- 格:规格,标准。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出处:张恨水《八十一梦·第15梦》:“一日之间,我们这里有两个人破格任用,大可庆祝。”语法:破格任用作谓语、宾语;用于选拔人才。
- 7 随物赋形
- 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出处: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语法:随物赋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赵翼《瓯北诗话·黄山谷诗》:“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
- 8 齐心一致
- 众人心齐,一致向一个目标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语法:齐心一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团体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难道就不能自己人齐心一致,从洋人手里把便宜占回来?”
- 10 生知安行
- 生来就知道天下通行的大道,从容安然地实现天下的大道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语法:生知安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太平天国·行军总要》:“东王具生知安行之资……功烈迈平前人,恩威超乎后世。”
- 11 不知所以
-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出处: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语法:不知所以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示例:咪咪忽然拿起一只锅盖,用一只骨筷乒乒乓乓敲起来,敲得他不知所以,惊惶失措,晕头转向。(王安忆《流逝》)
- 12 发家致业
- 犹发家。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老二 振海 见他哥这样卖力气发家致业,推着土车楞跑哩。”参见“發家 ”。
- 13 通文知理
- 指人有知识,懂道理出处:《红楼梦》
- 14 负乘致寇
- 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孔颖达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于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竞欲夺之。”意思是卑贱者背着人家的财物,又坐上大出处:典出《易·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语法:负乘致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城峻冲生,负乘致寇,惟陛下图之。《晋书·张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