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沉大海简介
石沉大海的意思
解释: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语法:
石沉大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至第三日,又带了几个水手,分头寻找,也是枉然。一连找了数日,竟似石沉大海。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二回
成语造句
- 1.其风格则如石沉大海,又是群鹤飞舞,洋洋洒洒。
- 2.大量内容相同的简历和求职信都会石沉大海。
- 3.开始,这位名作家给编辑部的投稿也是石沉大海,但他毫不灰心,坚持写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 4.写了几封信去催,都石沉大海,至今不见回音。
- 5.遗憾的是,我们的呼吁石沉大海。
- 6.我写给他的信石沉大海。
英语翻译
- 英语:
never to be seen or heard of again
- 日语:
あとかたもない,音沙汰(おとさた)がない
- 俄语:
как в воду кáнуть
石沉大海相关词语
- 1 碧海连天
- 碧绿的海面一望无际,在远方海与天好像连在一起了。
- 2 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语法:小道大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人山人海
-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出处:《西胡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海,卦山卦海,南山南海,人山人海。”语法:人山人海联合式;作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用于公共场所。示例:节日的公园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 4 通衢大邑
- 同“通都大邑”。出处:清·王瑬《钞币议》:“又令通衢大邑设立官局,民以他省钞至者,验明准其换本省钞行用。”语法:通衢大邑作宾语;泛指大城市。
- 5 大衍之数
- 大:大数;衍:演;大衍:指运用大数来演卦。指五十出处:《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语法:大衍之数作宾语;指五十。
- 6 投石拔距
- 见“投石超距”。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语法:投石拔距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八抬大轿
- 大官坐的由八个人抬着走的大轿子,是身分重要的标志出处: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44回:“大人这一次出京,坐的八抬大轿,比先前更显荣耀。”语法:八抬大轿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鸣锣喝道的八抬大轿,一直抬进‘行辕’大门。”
- 8 不识大体
-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出处:《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语法:不识大体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明白关系到大局的道理。示例:上斥为不识大体,仍谕内监在外生事者听人责惩。(《清史稿 高宗本纪》)
- 9 宽洪海量
- 同“宽宏大量”。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主人家宽洪海量醉何妨,直吃的卷帘邀皓月,再谁想开宴出红妆。”语法:宽洪海量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气量大。示例: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3回:“央及春梅好姐,你放宽洪海量些,俺团圆,只在今宵夜。”
- 10 大才小用
- 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语法:大才小用作宾语、定语;指人事安排不当。示例:茅盾《腐蚀》:“你这样的人,干这种比较机械的工作,未免是大才小用了,可惜!”
- 11 倒海翻江
-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出处: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语法:倒海翻江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无比激动。示例:风仗雨势,雨借风威,那雨像倒海翻江似地下了起来。
- 12 艴然大怒
- 艴然:恼怒地。形容人十分恼怒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看罢,艴然大怒。”语法:艴然大怒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生气。
- 13 天大地大
- 形容极大。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语法:天大地大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口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你大家道她这仇人是谁,真算得个天大地大,无大不大的大脚色。”
- 14 元恶大憝
- 元恶:首恶;憝:奸恶。原指大为人所憎恶。后指元凶魁首。出处:《尚书·康诰》:“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后汉书·陈蕃传》:“元恶大奸,莫此之甚。”语法:元恶大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坏人。示例:明·归有光《与嘉定诸友书》:“元恶大憝,暴戾恣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