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无消息简介
杳无消息的意思
解释: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
语法:
杳无消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鲁迅《故事新编 铸剑》:“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
成语造句
- 1.我家前几天突然跑进来一只可爱的小猫咪,是只狸花猫。我特别喜欢它,可是突然有一天它不见了怎么找都找不到,杳无消息,好像从来都没有来过一般。
- 2.小学的语文老师十分严厉,但渐渐长大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了,电话本里也没有联系方式,她仿佛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杳无消息。
- 3.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消息。
- 4.爷爷的弟弟从我出生时就没有他的消息了,至今杳无消息。
- 5.从前家里养了一只小麻雀,十分可爱,有一天清晨准备给它喂饭时怎么都找不到它,之后几日也都杳无消息。
- 6.从前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后来考上了不一样的大学就再也没见过了,他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完全杳无消息。
英语翻译
- 英语:
have never been heard of since
杳无消息相关词语
- 1 无本之木
- 本:树根之意。没有根的树。示例:显然纯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一种贼喊捉贼的伎俩。
- 2 默默无声
- 默默:幽寂,没有声音。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语法:默默无声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名声。示例:李晓明《平原枪声》:“一个高呼口号,一个默默无声。”
- 3 无所用心
- 用心:动脑筋。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法:无所用心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故事新编 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4 无尽无休
- 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出处: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终于沉闷地听着远处的更锣声、风声、树叶声,和偶尔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无尽无休的言语。”语法:无尽无休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 5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 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出处:晋·挚虞《门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语法: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 6 卷旗息鼓
-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出处: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语法:卷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1回:“比量得过,我们便卷旗息鼓,回去本山。”
- 7 无私无畏
-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语法:无私无畏作谓语、定语;指人公正。示例:他无私无畏,勇往直前
- 8 出作入息
- 指日常生活出处:《朱子语类·孟子》
- 9 口说无凭
- 单凭口说,不足为据。出处:元 乔吉《扬州梦》第四折:“咱两个口说无凭。”语法:口说无凭复句式;作补语、分句;指口头说不能作为凭据。示例:你说的这些事,口说无凭,我无法相信。
- 10 正直无阿
- 阿:曲从,迎合。为人处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语法:正直无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姓刘名志仁,为人正直无阿。”
- 11 无伤大雅
- 伤:妨害;大雅:雅正;正道。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5回:“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语法:无伤大雅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就是甜味,也各具特色,有些是蜜糖般甜,有些是在甜中略带一点轻微的,“无伤大雅”和酸味。(秦牧《“果王”的美号》)
- 12 无补于事
- 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语法:无补于事作谓语;用于口语。示例:曹禺《日出》跋:“是与我有同样书呆子性格,空抱着一腔同情和理想,而实际无补于事的‘好心人’。”
- 13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出处:《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示例: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 14 纤悉无遗
- 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一点都没有遗漏。出处:唐 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自婴疾至于捐馆,谈笑语言,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语法:纤悉无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一点儿都没有遗漏。示例:宋·李光《论王子献等札子》:“日计月课,纤悉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