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旗息鼓简介
卷旗息鼓的意思
解释:
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出处:
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语法:
卷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示例: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1回:“比量得过,我们便卷旗息鼓,回去本山。”
卷旗息鼓相关词语
- 1 旗鼓相当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语法:旗鼓相当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干。(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 2 出作入息
- 指日常生活出处:《朱子语类·孟子》
- 3 星旗电戟
- 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 4 黄旗紫盖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出处:《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三年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传》:“黄旗紫病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之君乎?”语法:黄旗紫盖作宾语、定语;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 5 一鼓一板
- 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语法:一鼓一板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生息蕃庶
- 生息:生活;蕃:繁殖。生存并繁殖人口出处:《清史稿·食货志》:“其后土、客生息蕃庶,岁屡有秋,关内汉回挟春承恳,络绎相属。”语法:生息蕃庶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鼓噪四起
- 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语法:鼓噪四起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
- 8 川流不息
-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出处: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语法:川流不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示例: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 9 卧旗息鼓
-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语法:卧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 10 寻消问息
-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语法:寻消问息作谓语、宾语;指打听消息。示例:明·冯梦龙《醒世通言》第13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 11 鼓足干劲
-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出处: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语法:鼓足干劲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示例:季羡林《世纪回眸》:“仍然鼓足干劲,认真做着自己的工作。”
- 12 吹鼓手
-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2回:“叫班吹鼓手,壮观壮观。”语法:吹鼓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人。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8章:“吹鼓手吹得天花乱坠。”
- 13 鼓唇摇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语法:鼓唇摇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3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 14 杳无消息
- 杳:无影无踪。没有一点儿音信。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微闻有浮海行者,踪迹可疑。乃南至闽广近海诸地,无不遍历,杳无消息。”语法:杳无消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鲁迅《故事新编 铸剑》:“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