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简介
卧旗息鼓的意思
解释: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语法:
卧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英语翻译
- 英语:
cease all activities <cease fire>
卧旗息鼓相关词语
- 1 寻消问息
-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语法:寻消问息作谓语、宾语;指打听消息。示例:明·冯梦龙《醒世通言》第13卷:“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 2 鼓足干劲
- 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出处: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语法:鼓足干劲作谓语、状语;用于做事。示例:季羡林《世纪回眸》:“仍然鼓足干劲,认真做着自己的工作。”
- 3 吹鼓手
-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2回:“叫班吹鼓手,壮观壮观。”语法:吹鼓手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人。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8章:“吹鼓手吹得天花乱坠。”
- 4 鼓衰力尽
- 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 5 滔滔不息
- 滔滔:波浪滚滚涌动,连续不断的样子。 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永不停息。指话很多,说个不停。出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积善舞》:“饮福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南朝·梁·简文帝《大壑赋》:“其深无极,悠悠既凑,滔滔不息。”
- 6 扯顺风旗
-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语法:扯顺风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顺势。示例: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三回:“正当胡自皋官运亨通大扯顺风旗时,却没想到母亲病逝。”
- 7 孳孳不息
- 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的样子。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不懈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性沈深好学,孳孳不息。”语法:孳孳不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勤奋。
- 8 喘息未定
- 急促的呼吸还没有平稳下来。指还没有休息、恢复的时间。喘息:呼吸急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语法:喘息未定作谓语、定语;比喻时间短。示例:钱钟书《围城》:“兵法上有名的‘敌人喘息未定,即予以迎头痛击’。”
- 9 横倒竖卧
- 见“横躺竖卧”。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语法:横倒竖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1回:“见众人横倒竖卧,昏迷不醒,方要抡刀杀人。”
- 10 树欲静而风不息
-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语法:树欲静而风不息作宾语、分句;指身不由己。
- 11 卧榻之侧
- 侧:旁边。自己的床铺边。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距离很近出处:宋·岳珂《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耶!”语法:卧榻之侧作宾语;指势力范围内。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所以虽然这个寨位置在‘卧榻之侧’,相离很近,但闯王决定暂不攻打。”
- 12 羯鼓催花
-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出处:唐·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唐玄宗笑着说:“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语法:羯鼓催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惟将羯鼓催花,赐得貂裘拖地。(明 陆采《明珠记 巡陵》)
- 13 川流不息
- 川:河流;流:流动;息:停止。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②亦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往来不绝。出处:南朝 梁 周兴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语法:川流不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示例:两个丫头,川流不息的在家前屋后的走,叫的太太一片声响。(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
- 14 鼓噪四起
- 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语法:鼓噪四起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