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影图形简介
画影图形的意思
解释:
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出处:
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
语法:
画影图形作宾语、定语;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
示例:
孙犁《文字生涯》:“我们不只身受凌辱,而且画影图形,传檄各地。”
画影图形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卓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 2.而就在搜查的时候,百里之外的县城里,已经发出了海捕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杀人凶手薛冲。
- 3.楚平王下令画影图形,到处捉拿伍子胥。
- 4.转出城门,一张画影图形张贴在城墙边,十余名百姓围着指指点点,赵云凑近一瞧,榜单上缉拿之人正是昨夜那名采花淫贼。
- 5.公孙蒍越仔细地瞧了瞧文种,见他与画影图形上面的那个人几乎没有差别,便也错认文种为伍子胥。
- 6.想在沙漠里盖起高楼大夏,这不是要做画影图形的傻事吗?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楚平王听信费无忌的谗言,霸占太子建的妻子孟赢,把太子建发配到边疆,拘捕太子建的师父伍奢,同时诱捕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被抓,伍员则趁机逃走。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叫画师画出伍子胥的头像在国内通缉
英语翻译
- 英语:
draw a portrait
画影图形相关词语
- 1 放荡形骸
- 行为放纵,不拘礼节出处: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尽着他放荡形骸,我可也万千事,不折证。”语法:放荡形骸作谓语、定语;指放纵自己。示例:彼放荡形骸者,安得如此肉锅子以锔之哉!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锔人》
- 2 诡形怪状
- 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出处: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语法:诡形怪状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3 移步换形
- 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出处:清 戴名世《雁荡记》:“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语法:移步换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心斋由吴返镇后,即以所得于卞汪者,薰陶徐龚,渐渐移步换形。《扫迷帚》第二一回
- 4 救亡图存
- 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出处:《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语法:救亡图存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识之士就以救亡图存为己任,投身到社会变革的洪流之中。
- 5 大展宏图
- 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展:把卷着的画轴舒张开来;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或计划)。出处: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语法:大展宏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改革开放为你们提供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你们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 6 系风捕影
-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语法:系风捕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读》:“夫门人疑一贯之说,如系风捕影之难,而曾子断断然以忠恕尽之。”
- 7 弃过图新
- 抛弃过错,谋求更新。出处:《金史·完颜匡传》:“然倾国家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语法:弃过图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象形夺名
- 夺:决定。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语法:象形夺名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弓影杯蛇
- 见“弓影浮杯”。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语法:弓影杯蛇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 10 奇形异状
-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语法:奇形异状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11 枉直随形
- 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语法:枉直随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口讲手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出处: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语法:口讲手画作谓语、宾语;形容详细地解说。
- 13 感恩图报
-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出处: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语法:感恩图报连动式;作谓语;用于人。示例:如果能培植他出镇方面,则感恩图报,声气相应,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 14 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语法:畏影避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陈书 萧允传》:“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