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避迹简介
畏影避迹的意思
解释: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语法:
畏影避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陈书 萧允传》:“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畏影避迹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畏影而走
畏影避迹相关词语
- 1 画影图形
- 画:绘画。摹绘人的形貌,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图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张文榜,画影图形,十家为甲,排门粉壁,各处挨捕。”语法:画影图形作宾语、定语;古时用于悬赏缉捕逃犯。示例:孙犁《文字生涯》:“我们不只身受凌辱,而且画影图形,传檄各地。”
- 2 销声割迹
- 销:通“消”,消失;迹:踪迹。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出处: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披裘当夏,俗外为心,虽逢季子,不拾遗金,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事例:刘君石龄,以高才不试于有司,~,恒以吟咏自娱。 ★清·朱彝尊《刘介于诗集序》
- 3 避祸就福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出处: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语法:避祸就福作谓语、定语;指避免灾祸。示例:我们要以避祸就福的方针来对待这个问题
- 4 扬长避短
- 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出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语法:扬长避短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示例:《萧山农工商联合企业显示优越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 5 晦迹韬光
-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出处: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语法:晦迹韬光作谓语;指隐藏才华。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三章:“知他又抱了‘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之八字真言,收敛锋芒晦迹韬光。”
- 6 系风捕影
- 拴住风,捉住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出处: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语法:系风捕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焦竑《焦氏笔乘续集·读》:“夫门人疑一贯之说,如系风捕影之难,而曾子断断然以忠恕尽之。”
- 7 声销迹灭
- 销:通“消”,消失。不公开露面与说话。指隐藏形迹出处:《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语法:声销迹灭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埋声晦迹
- 犹销声匿迹。出处:《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语法:埋声晦迹作谓语、宾语;用于隐者。
- 9 踵迹相接
- 同“踵趾相接”。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语法:踵迹相接作谓语、定语;指人多。
- 10 弓影杯蛇
- 见“弓影浮杯”。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语法:弓影杯蛇作谓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 11 遁迹销声
- 谓隐居不出。出处:《旧唐书·韦嗣立传》:“若任用无才,则有才之路塞,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常怀叹恨者也。”语法:遁迹销声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隐居。
- 12 飘萍浪迹
- 飘泊无定。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小生飘蓬浪迹,幸蒙令尊一见如故,解衣推食,恩已过甚。”语法:飘萍浪迹作定语;用于生活。
- 13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出处: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语法:形影相吊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1)流落他乡,举目无亲,每日只好形影相吊了。(2)他一个人孤寂无助,只有形影相吊。
- 14 浪迹天涯
-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出处: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语法:浪迹天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生飘泊。示例:我们做这体面憋脚生意,浪迹天涯,那社会上奇闻怪事,与此事相仿的,也说不尽许多。清·壮者《扫迷帚》
大家在问
避 字的笔顺写法
避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避 ”字共有16画,笔顺写法是:横折 横 撇 竖 横折 横 点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
2、避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