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同即异简介
弃同即异的意思
解释: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
语法:
弃同即异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示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
弃同即异相关词语
- 1 千里同风
- 比喻天下太平。出处:汉·王充《论衡·雷虚》:“夫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语法:千里同风作宾语、定语;指天下太平。
- 2 奇花异卉
- ①希奇少见的花草。语本《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②喻指美妙的篇章作品等。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庭列修竹;檐拂高松,奇花异草,骈阗堦砌。”《西京杂记》卷三:“奇树异草,靡不具植。”语法:奇花异卉作宾语、定语;指稀少的东西。示例:奉命前往洛阳,不问权豪势要之家,选拣奇花异卉,和买花栽子,趁时栽接。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一折
- 3 玉石同焚
- 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出处:《梁书·武帝纪》:“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语法:玉石同焚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同归于尽。
- 4 与天地同休
- 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出处:《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语法:与天地同休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同日而论
- 犹言相提并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语法:同日而论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国传》:“明公踵伯成之高,全不朽之誉,岂与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
- 6 分床同梦
-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出处: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语法:分床同梦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7 弃过图新
- 抛弃过错,谋求更新。出处:《金史·完颜匡传》:“然倾国家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语法:弃过图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同恶相恤
- 见“同恶相助”。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语法:同恶相恤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9 奇形异状
- 亦作“奇形怪状”。奇异的形状。出处:唐·房玄龄《晋书·温峤传》:“须臾,见水族覆灭,奇形异状,或乘车马著赤衣者。”语法:奇形异状作谓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10 白首同归
- 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白首同归”,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出处: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语法:白首同归作谓语、定语;指同死。示例: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唐·白居易《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感事而作》诗
- 11 人弃我取
-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语法:人弃我取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茅盾《某镇》:“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
- 12 同德协力
-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出处: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语法:同德协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13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语法: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老话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他们不过是哺退乡绅,怎敢日清日白便把人打死!《何典》第九回
- 14 世殊时异
- 世、时:时代;殊、异:不同,差异。 指时代不同了。出处:三国·魏·曹丕《又报孙权书》:“又前都尉浩周劝君遣子,乃实朝臣交谋,以此卜君,君果有辞,外引隗嚣遣子不终,内喻窦融守忠而已,世殊时异,人各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