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及简介
无所不及的意思
解释: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出处:
《鹖冠子·环流》:“故命无所不在,无所不施,无所不及,时或后而得之命也。”
语法:
无所不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宋·李清臣《欧阳文忠公谥议》:“其文卓然自成一家,比司马迁、扬雄、韩愈,无所不及而有过之。”
成语造句
- 1.毛刷和膏体的完美组合,使睫毛无论从根部到末端还是从内眼角到外眼角,均能无所不及完美覆盖,让你轻松拥有更浓更长的翘睫毛。
- 2.无所不及的安装程序让能够从直播环境安装到硬盘上,安装前无需重启机器。
- 3.“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
- 4.简单的一掌,已经笼罩四方八极,乃至于神魂识海的至深至幽层面,法力无所不至、无所不及。
- 5.一些战士身穿制服,袭击村民,劫掠村舍,烧杀抢掠无所不及。
- 6.少林功夫博大精深,其体系从软硬功夫到拳法器械,无所不及。无所不及造句。
无所不及相关词语
- 1 天不盖,地不载
- 盖:遮盖,掩盖;载:装载。形容罪大恶极,为天地所不容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不知是那个天不盖,地不载,该剐的贼,装做我去打了城子。”语法:天不盖,地不载作定语;用于口语。
- 2 不哑不聋
- 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出处:《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语法:不哑不聋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3 天年不齐
-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语法:天年不齐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无所畏惮
-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语法:无所畏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无畏者,许之无所畏惮也。”
- 5 不絶若线
-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出处:《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语法:用 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
- 6 不虞之事
- 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出处:《孟子·离娄上》
- 7 不逞之徒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语法:不逞之徒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示例: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 8 寄颜无所
- 脸面没有地方放。犹言无地自容。出处:《晋书·蔡谟传》:“[蔡谟]迁侍中、司徒,上疏让曰:‘伏自惟省,惜阶谬恩,……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语法:寄颜无所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9 众望所属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出处:《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语法:众望所属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语法:无法无天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无法无天的事来。(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 11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
- 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出处:《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语法:无天于上,无地于下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於前,无主於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淮南子 兵略训》
- 12 放浪无羁
-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出处:宋 惠洪《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诗:“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语法:放浪无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受约束。
- 13 奸回不轨
- 奸回:奸恶邪癖;轨:比喻规矩、法度。奸恶邪癖,不守法度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轨。”语法:奸回不轨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14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出处: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语法: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