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2)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3)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3 11:03:45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jfgjftgjj大鱼炖火锅2023-07-03 11:03:45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GJ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3:45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以人为本以全新的涵义。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找到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的科学发展之路。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作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重大举措,抓住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要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发展是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离开发展,发展观就失去好处。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观念经过实践的检验是完全正确的,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科学的发展观重点不是强调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回答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即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要更加全面,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不能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更不能片面强调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发展要更加协调,经济和社会、城市和农村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进程要持续连续性和稳定性,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CarieVinne 2023-07-03 11:03:45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Jm-R2023-07-03 11:03:45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发展,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不平衡的发展.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各个环节的发展要有机衔接,各个阶段各个步骤的发展要良性运行.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北有云溪2023-07-03 11:03:45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哪些?科学吗?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5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2、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影响着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使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科技人才是提升国家科技实力的基础,教育是国家科技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应该是科技进步的保证。3、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阿啵呲嘚2023-07-03 11:03:451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既涉及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包含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针对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现实的实践问题,必须在工作中认真把握、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差距很大,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差距将是长期存在的。区域协调不是指各地的经济规模都要一样大,而是指全国的人口与经济分布在各个区域之间要协调,与各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在完善国家统筹和转移支付机制的基础上,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五是必须正确认识工业化的内涵。工业化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过程,也不是全国每个地区都把当地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相同的水平,更不是不顾各地的条件盲目上工业项目。工业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是运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农业人口不断向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过程,是不断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过程。六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的内涵。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城镇化不是单纯地加强城镇建设、扩大城镇面积,更不是简单的“地改市”、“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等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化既是壮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数量、繁荣城镇经济的过程,更是转移农村人口、从而改变其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过程,是完善城镇形态、优化城镇体系布局、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过程。 一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新一轮高速增长暴露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宏观调控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转变增长方式,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为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支撑,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以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完善开放为动力,不断提高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二是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的过程,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基础上的发展,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我国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不稳、工业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稳定农业,必须切实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做强工业,必须加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改良,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同时,通过推进企业重组,完善产业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服务业水平,就是要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不断提高服务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必须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三是完善统筹协调的机制。坚持“五个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必须完善体制和创新机制。要建立并完善区域、城乡、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机制,在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补偿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的区域调控政策,使我国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的缩小,建立在人口、经济、城镇分布与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改革分配体制,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加大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协调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扩大我国的资源配置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国家利益,同时也让世界分享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 四是加快体制创新。好的制度可以营造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好的发展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并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公共职责,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要消除城乡分割和地区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使全国统一市场框架下的要素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就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等。只有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有新突破,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和落实才能有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北有云溪2023-07-03 11:03:44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vxxd北境漫步2023-07-03 11:03:444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续性、连续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纵览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3:43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 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5 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6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7 答:(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8 答: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 答: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0 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1 答: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12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2 理民主。 13 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 答:我国目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 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7 答: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18 答: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9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0 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1 答: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2 答: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23 答: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4 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6 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7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切 3 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28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9 答: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0 答: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1 答: 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32 答: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3 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34 答: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 35 答: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 4 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36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 37 答: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38 答: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39 答:既要抓上层,又要抓基层。上层是龙头,基层是根脉。 40 答:树立全球战略意识,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国内改革发展。 41 答: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2 答: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43 答:一靠物质技术,二靠文化教育,三靠政治思想工作。 44 答:是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45 答: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体内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6 答: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47 答: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5 48 答: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9 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50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1 答: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52 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53 答: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54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5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6 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7 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58 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示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9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0 答: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61 答: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62 答: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3 答: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64 6 答: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65 答: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66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67 答: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8 答: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69 答:中华文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70 答: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71 答: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72 答: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73 答: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74 答: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75. ? 答: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处理发展、改革、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做到: (1)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 (2)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7 (3)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的大环境下,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76. 答:(1)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2)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77. 答: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78. 答:(1)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2)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79. 答:(1)党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2)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3)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80. 答:措施:(1)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 (2)优先发展教育,大力促进就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81. 答:(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3)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82 答:人民当家作主。 8 83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汲取人类思想精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提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拥有广泛而浓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 84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是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5 答: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符合社会发展运动规律,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教训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更有力的精神支撑。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样化形势下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前进树立了精神旗帜。 86 答: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就是要做好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用大众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艺术的形式、传统的节目、道德养成等群众所熟悉,所欢迎的方式来宣传理论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广大人民的自觉意识。 87 答: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明确党的历史方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88. 答:(1)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2)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4)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既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89 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90 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91 答: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92 2010 9 答:增长8%左右 93 答:2010 年3 月5 日至3 月15 日上午。 94 答:在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之际,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5 2009 9 18 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6 答: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97 答: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98 32 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 99 答: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100 答:理想信念教育 101 答:坚持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 102 答: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 103 答: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 104 答:国际背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内背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实属罕见。 105 答: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10 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 106 答: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7 答: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个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08 答: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109 答: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10 答:第一、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三、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第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111 答: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112 答: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 113 答:坚持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14 答: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15 答: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 116 答: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117 答: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 118 答: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 119 答: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20 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11 121 ? 答: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 122 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重点搞好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 123 答:(1)、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5)、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124 答: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或者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25 答:通过调整结构节能减排;通过NerveM 2023-07-03 11:03:431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 2坚持以人为本的内涵; 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全中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 3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人民一代一代地永久发展下去. 5协调发展的内涵: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以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Jm-R2023-07-03 11:03:43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拓展资料: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首先,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其次,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再次,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最后,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时代条件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科学发展观北境漫步2023-07-03 11:03:4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基本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tt白2023-07-03 11:03:42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tt白2023-07-03 11:03:422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如下: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构想,既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安全的功利性目标出发,也从哲学观念更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性化目标出发,几乎是全方位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则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辩证关系,并将此类规则与关系在不同时段或不同区域的差异表达,包含在整个时代演化的共性趋势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的战略,必然具有十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哲学内涵。面对实现其战略目标(或战略目标组)所规定的内容,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具体条件,去规定实施战略目标的方案和规划,从而组成一个完善的战略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去寻求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满意解”。 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出发,其体系具有三个最为明显的特征: 其一,它必须能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发展度”,发展度强调了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动力特征,即判别一个国家或区域是否在是真正地发展?是否在是健康地发展?是否是理性地发展?以及是否是保证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的前提下不断地发展? 其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协调度”,协调度强调了内在的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即强调合理地优化调控财富的来源、财富的积聚、财富的分配以及财富在满足全人类需求中的行为规范。即能否维持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市场发育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平衡?能否维持当代与后代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平衡? 其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持续度”,即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在发展进程中的长期合理性。持续度更加注重从“时间维”上去把握发展度和协调度。建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所表明的三大特征,即数量维(发展)、质量维(协调)、时间维(持续),从根本上表征了对于发展的完满追求。 ;九万里风9 2023-07-03 11:03:421
如何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简单的说就是四句话: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刚刚从我的教案上截取过来的,放心用吧)黑桃花2023-07-03 11:03:421
填上空缺的字母 CFI DHL EJ( )我需要正确 合理 科学 的解释
应该是字母O,三组对映的第一个字母,C.D.E是连续的,对应的第二个字母F.H.J都间隔一个字母,对应的第三个字母I.L是间隔两个字母,所以L后面间隔两个字母就是O采纳哦水元素sl2023-07-03 11:03:001
填上空缺的字母 CFI DHL EJ( )我需要正确 合理 科学
应该是字母O,三组对映的第一个字母,C.D.E是连续的,对应的第二个字母F.H.J都间隔一个字母,对应的第三个字母I.L是间隔两个字母,所以L后面间隔两个字母就是Obikbok2023-07-03 11:02:561
科学七上科学课时特训期末测试卷答案(急)
自己做吧hi投2023-07-03 11:02:143
初中科学地理知识点
古代中国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而地球则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两点之间相对高度和温度的计算: 只需求出两点间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进而可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n-1d ≤ △H < n+1d 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看等高线的间距,可知地面的起伏大小。 2、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坡度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闭合,可知地形型别 4、看等高线的数值,可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陡崖的相对高度、两地的温差、两地的坡度、地貌型别。 二五种地形: 1、0m:等高线表示海岸线。 2、平原:海拔高度在200m以下,等高线比较稀少。 3、丘陵: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高度在100m以下,坡度缓。 4、山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相对高对在100m以上,坡度陡峻。 5、高原: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较小,高原边缘等高线稠密,内部稀少。 6、盆地:周围高、四周低。 二 太阳: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 心温度高达1500万℃。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表面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 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产生过强的紫外线损伤面板。 3、太阳的结构: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实际看到的主要是光球层。 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主要是太阳风——两极的极光。 四、月球: 1、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月球的直径约为3476 千米,太阳的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 2、月球的特点: 1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只有地球的1/81。月球上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 2月球没有大气,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昼夜温度差达300℃。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3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约为地球的六分之一,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 4月球的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撞击或火山喷发形成的。 五、月相的变化: 1、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三者成一直线时: 地球 —— 月亮 ——太阳新月 农历初一 朔 月亮 —— 地球 ——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三 经纬网的应用: 一定位置:可通过经纬网确定某一个国家、区域、地方的大致范围。 二定方向: 1、常用方格状经纬网图井字法——方法:先注明各点的经纬度,再画经纬网,将各点在经纬网上标出即可。 1确定南北方向: ①同在北半球,值大者在北。 ②同在南半球,值大者在南。 ③一南一北,则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①同为东经度,值大者在东。 ②同为西经度,值大者在西。 ③一东一西,若经度之和<180°,则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 若经度之和>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若经度之和=180°,则互为东西。 2、弧线式经纬网图包括极点经纬网图 1同一纬线上,互为东西方向。 2同一经线上,互为南北方向。 3北极点上看任意一点都朝南;南极点上看任意一点都朝北。阿啵呲嘚2023-07-03 11:02:121
出初一上科学试卷
哇,建议说清楚那个出版社,这样别人好帮阿余辉2023-07-03 11:02:059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说白了就是. 空袋子代表脑袋.如果你脑袋是空空的.里面什么知识都没有就是无法直立起来. 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仅供参考.大鱼炖火锅2023-07-03 11:01:573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空袋子难以直立。
这些话给我们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法国科学家罗曼.罗兰也说:“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正的本钱”,中国古代教子名言中也谈到:“别人留给后代的是满斗黄金,我留给后代是只有一经”。hi投2023-07-03 11:01:563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自立”的理解。
可以这么理解:假如一个人没有内涵,那么他就不易在社会上立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空口袋一样,不能直立。左迁2023-07-03 11:01:56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面问题 :
(1)空袋子难以直立 富兰克林的话的意思有两层: 一是没有朋友的人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是肚子里没有学问的人,即使架子再大也会倒掉。黑桃花2023-07-03 11:01:553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说, 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直立起来的。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800字作文
让我们帮你写作文 想得美!北有云溪2023-07-03 11:01:553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1马路上结冰的时候,可以在冰面上撒一些细沙,就更安全2.骑自行车踩刹车,这就是利用摩擦力来刹车的.3.车轮上制造花纹,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4.马路上撒沙子,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gitcloud2023-07-03 11:01:552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蕴藏这一个怎样的道理?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空袋子难以直立”,法国科学家罗曼.罗兰也说:“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正的本钱”,中国古代教子名言中也谈到:“别人留给后代的是满斗黄金,我留给后代是只有一经”。这些话给我们表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1:55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话:“空袋子难以直立”这句话的道理!!急!!
没有真才实学,将来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余辉2023-07-03 11:01:554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自立”的理解.
可以这么理假如一个人没有内涵,那么他就不易在社会上立足. 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惟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一个人要自强、自立,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空口袋一样,不能直立.meira2023-07-03 11:01:55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的事实论据
没有真才实学,就不能立足于社会。拌三丝2023-07-03 11:01:546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事实论据,记住,要有例子
“空袋子难以直立。”富兰克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背着空空的行囊前行,就难以抵达成功的终点。因此,采撷智慧之果,以丰富多样的知识充实自己非常重要。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想必大家都读过王安石的《伤仲永》,文中少年时期就展露天赋的仲永却因后天未努力而最终泯灭为普通人。由此可见,一个人后天的勤奋求知是多么的重要,甚至超过了先天的天赋。俗话说:“勤能补拙,近乎智。庖丁解牛,就是坚持的榜样。开始一定很不熟练,但坚持下去,从量变到质变,游刃有余。所以,我们要想成功,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付出努力才是关键。肖振2023-07-03 11:01:54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人无才不立CarieVinne 2023-07-03 11:01:541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事实论据。
肚里没货, 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没有技能, 你怎么能自立, 又只没能“直立”呢?!Ntou1232023-07-03 11:01:526
美国科学家费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句:“空袋子难以直立”请举出一个能证明这个道理的的事。
我肚子饿,站不起来,我肚子饱,就站起来了。mlhxueli 2023-07-03 11:01:512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英语bikbok2023-07-03 11:01:513
请举出一个能证明“空袋子难以直立”这个科学道理的事实论据
这句话的意思为没有真才实学,将来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理论论据] 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 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正书》 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 宋.程颢《二程全书》 多识由博学。 宋欧阳修《和圣俞》 博取广收,取精用弘。 郑振铎《赞歌朝霞般的舞蹈》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实,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病者也。 汉.王龙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他独尊。 胡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博览多闻,学问决熟。 汉.王龙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 晋.葛洪 读书破万卷,下毛如有神。 唐.杜甫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 边缘科学诞生以后,要求学者们具有更广泛的学识和更联系的思维。 [美] 贝弗里奇非博不成成专,专的要求,又促使他非博不可。 夏承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读书万卷始通神。 宋.苏轼《柳氏二甥求笔迹》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 一个人一辈子只读那一类的书,范围很窄很窄,思想也永远不能开禁北有云溪2023-07-03 11:01:481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益处:1.对于国家而言,科技就是实力的象征。2.从医学说:各种现代化技术的出现,激光手术等,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3.从天文方面: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发明,比如气象卫星,能精确的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4.远古时代的人吃的东西很不卫生,到了现代,食物经过灭菌吃起来比较放心。5.从人类生活方面:各种电器使人们生活舒适,比如空调,冬暖夏凉。6.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科技汽车是越来越舒适,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它也成为了人们财富的象征,它能让我们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更快到达目的地。弊端:1.药物如果没有用于治疗疾病,会带来不好的影响。2.对自然的危害:和我们使用的任何一种工业产品一样,空调必然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一定的负担。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污染了环境。扩展资料1.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2.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3.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水元素sl2023-07-03 11:01:1413
将辩证法融入科学技术研究,应该坚持哪些观点
应该坚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的观点。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拌三丝2023-07-03 11:01:14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的是福?是祸?这全掌握在“握剑”的手中。这把剑究竟握于谁的手中?这才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并为之担心的,科技是能把控的不能把控的是人。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那么这么一个矛盾的事物我怎样仗剑才能不伤到我们自己呢?怎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才能为我们所用呢,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技术与实际能力相符合呢。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就是自相矛盾的发展史,不断的在毁灭和重生中艰难的进步发展。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3 11:01:142
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 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 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 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 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 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 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但若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能源枯竭,对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良好的环境与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商家; 因此,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要合理开发、利用环境,充分、有效地使用能源,树立科学发展观。 忌单一考虑、鼠目寸光。真颛2023-07-03 11:01:141
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中有哪些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二、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总之,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经过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阶段,就将近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创造经济发达的社会。而历史更加悠久的中国却是由于由于自大闭关锁国而导致了错过这次工业革命的潮流。结果导致了社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相当低的近代现状。最终从鸦片战争开始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社会。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次次领地的割舍,一幕幕血的教训。近代的悲痛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落后只会导致社会的延迟发展甚至倒退。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四、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威胁也就越严重。技术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科技所带来的环境破换等问题,我们要向有效地解决,必须还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实现。我们对科技应用的后果评价不足采导致了破坏的发生。现在我们去解决科技带来的破坏,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处理,去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科技,但在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u投在线2023-07-03 11:01:141
8,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双刃剑的作用?
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很多,也有了更多医疗卫生保障等,它的巨大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开发改造自然,会造成地球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更由于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经济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而用过于粗暴的方式对待了大自然,使我们的环境恶化,造成许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破坏,这就是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了。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1:142
举例说明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和问题
http://web.nenu.edu.cn/person/plcoxuzf/jiaoxue/s-t-s/jiaocai/jiao-1991/sts1991-15.htmhttp://www.eduzhai.net/zuowen/278/2006121062697.html左迁2023-07-03 11:01:134
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走近科学”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试题。(7分)小题1:班刊“科学成就”专栏要
小题1:③④⑤(2分,选对一项给1分,选对二项给1分,选对三便给满分,多选、错选不给分。)小题1:电视是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或我国公众获得科学技术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或绝大部分人依靠电视和报刊获得科学技术信息。)(2分)小题1:有观点有材料(2分);语句通顺(1分)。 小题1:能说明爱因斯坦科学成就的事例即可。小题1:读图漫话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小题1: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ardim2023-07-03 11:01:121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是什么?
保品质,提效率,省人力,机械化。北有云溪2023-07-03 11:01:124
怎么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的生产资料等。 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一、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 1、科学、技术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 从研究对象、内容和认识职能看,科学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其中每一个领域又有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科学体系。作为上述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各个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方面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而思维科学则是以人类思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 20世纪中期以来,相继出现了一些边缘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等。 科学具有意识功能。 科学活动本质上是社会的协作过程,体现着社会的一般劳动。 科学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不断创新是科学活动的生命力之所在。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知识、技能的总和。与科学相区别,技术不仅仅是知识形态的东西,而且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表现为生产工具、仪器、工艺流程,以及管理方法生产能力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是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是指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发生了质变,是传统知识、理论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危机,是一系列新发现导致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建立。技术革命则意味着劳动工具、生产工艺、管理技巧发生了质变,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方法、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现代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技术群落:原子能技术、光导纤维技术、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等。而这一切又是与现代科技革命密切结合、合二为一的。因此,人们称之为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同以往的科技革命相比较,显示出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是以多种技术组成的技术群出现的。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加强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智能革命。 二、科学 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 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1、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的变革 科技革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其次,科技革命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技术革命就是这样通过变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一股合力,有力地改造着社会活动主体——人,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决定的意义。 3、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及应对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科技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最为突出。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的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的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人类受控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的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的边缘。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危机,实质上是价值危机、伦理危机。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 第一,做好科技评估工作。 第二,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 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科技革命是现时代的世界性潮流。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已成为现时代的重大理论课题。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的综合性,而且还在于这个问题客观上所具有的迫切性。 1、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 科技革命是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它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基础理论的突破,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而社会革命是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阶段的政治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从而解放生产力的社会变革。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 把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联系起来的条件来自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从现时代看,科学技术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 一是认识功能,即科学技术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往往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先导。 二是生产功能,即科学技术不仅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着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经济功能,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是政治功能,即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革命以生产关系为中介,要求改变上层建筑以至整个社会制度。其中,生产功能对社会革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科技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化,首先是从生产过程开始的。 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还取决于社会革命本身的特征。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必然受到社会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社会革命又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而现代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必须是建立在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上。 在今天,科技革命本身已经纳入到了社会革命的总过程之中。科技革命是整个社会革命的起点,社会革命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具体表现: 第一,科技革命不仅是改造自然的手段,而且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科技革命对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革命)往往具有先导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性的发展深深地植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之中。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虽然先后发生的次序不同,也表现了现代社会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但是无论在那一种社会发展格局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有机组成部分。CarieVinne 2023-07-03 11:01:121
为什么科学技术在第一生产力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二、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总之,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经过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阶段,就将近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创造经济发达的社会。而历史更加悠久的中国却是由于由于自大闭关锁国而导致了错过这次工业革命的潮流。结果导致了社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相当低的近代现状。最终从鸦片战争开始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社会。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次次领地的割舍,一幕幕血的教训。近代的悲痛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落后只会导致社会的延迟发展甚至倒退。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四、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威胁也就越严重。技术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科技所带来的环境破换等问题,我们要向有效地解决,必须还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实现。我们对科技应用的后果评价不足采导致了破坏的发生。现在我们去解决科技带来的破坏,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处理,去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科技,但在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豆豆staR2023-07-03 11:01:12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的是福?是祸?这全掌握在“握剑”的手中。这把剑究竟握于谁的手中?这才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并为之担心的,科技是能把控的不能把控的是人。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x0dx0a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x0dx0a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x0dx0a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x0dx0a那么这么一个矛盾的事物我怎样仗剑才能不伤到我们自己呢?怎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才能为我们所用呢,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技术与实际能力相符合呢。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就是自相矛盾的发展史,不断的在毁灭和重生中艰难的进步发展。无尘剑 2023-07-03 11:01:121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主要是要看科学技术是掌握在哪些人的手中吧。水元素sl2023-07-03 11:01:1111
科学技术指的是什么?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x0dx0a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x0dx0a二、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x0dx0a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科学技术可以丰富劳动者的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可以使劳动组织与管理手段科学化,从而提高劳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功能。总之,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只用了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在经过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科技进步阶段,就将近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创造经济发达的社会。而历史更加悠久的中国却是由于由于自大闭关锁国而导致了错过这次工业革命的潮流。结果导致了社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相当低的近代现状。最终从鸦片战争开始走上了屈辱的半殖民地社会。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次次领地的割舍,一幕幕血的教训。近代的悲痛历史表明,科学技术的落后只会导致社会的延迟发展甚至倒退。x0dx0a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x0dx0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x0dx0a四、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x0dx0a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威胁也就越严重。技术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式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科技所带来的环境破换等问题,我们要向有效地解决,必须还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实现。我们对科技应用的后果评价不足采导致了破坏的发生。现在我们去解决科技带来的破坏,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处理,去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科技,但在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康康map2023-07-03 11:01:101
什么是科学技术,有利就有弊吗?
看应用在什么方面,例如激光的发明,应用在医学,测量,工业都是好的,若应用于军事,武器,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任何发展科学技术都有两面性。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自然不会全是好处,像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回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答全球变暖的危机;网络的出现使全世界展现了出来,丰富眼界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冲击;有好有坏,以前是方便交流,现在是使用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使个人身份信息泄露;手机的实现了传说中的千里传音,千里眼,但也使得人民沉浸在手机中无法自拔,做什么都拿着手机,使得在家里的缺少交流,爆发感情危机,青少年也沉迷于手游、短视频等使眼睛近视。科技带来的有好有坏,我们要做的是合理开发,合理使用。扩展资料: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现在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地球破坏太严重,比如各种电池就没法处理,大量电子产品,单这一个东西的危害就很大。手机:利在于可以和亲朋好友视频电话及时沟通关系密切,弊在于手机不离手。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但同时伤害眼睛,容易得颈椎病。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不可能全是好处,有利就有弊。判断一个技术好坏,要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就是可以推广的好的科学技术,反之,就不是好的科学技术。黑桃花2023-07-03 11:01:102
怎样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的高度发达给人们提供了生活和工作的方便,特别是医疗科技的进步为人类健康长寿提供了有效保障,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度,过度了就物极必反,从而为人类带来灾难,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人们更多的时候是足不出户,在虚拟空间,在抖音,小视频和上瘾的游戏中了此残生。太依赖于科技和工具,最终可能会被科技和工具取代,我们特别需要冷静地反思,不能只顾眼前的方便。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要呵护环境和大气,要努力维持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科技领域,要节制,不要膨胀。科技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成果越来越迅速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为人类提供新的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的途径,同时也为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可以说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对人类的生存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科技也不例外。一方面,高科技产品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们也不可避免地为人类带来了些许困扰。谷歌机器人“阿尔法狗”在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之后名声大噪,它继续挑战人类高手,在击败多名顶尖棋手后,又与“棋圣”聂卫平对战。一番激战之后。这已经是“阿尔法狗”取得的第54场胜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人类无法想象它未来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豆豆staR2023-07-03 11:01:10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正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是会促进人的发展的。毕竟再先进的机器,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要靠人来使用。而那些因为工具的产生而获得便利的人,如果因为依赖机器而放弃人的劳动本能,那他们会被社会淘汰,但这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阻碍人的进步,因为任何事物有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全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因素,就否认科技给人类带的进步,因为人总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电脑在某些方面性能非常卓越,但电脑绝对不会比人脑聪明,因为无论怎样,机器是要人来发明的,它不会自己产生。【猫咪mm】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会大大促进人类的发展。【~lions~】 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发展条件,人们能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芳草**】 『反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自由辩论』促进还是抑制 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办事效率。但是电脑永远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工具,即使它能代替人的许多思维活动也不能证明它能代替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始终把握电脑的程序处理过程。电脑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永远是被人类所操纵的,电脑离开人类则是一堆废物,科技离开人类也就无从发展,他们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丰硕成果。【漫游世界】 提高了思维能力?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在依赖电脑了,人类除了电脑对许多东西都开始变得麻木,你所谓的思维能力只是说人怎样操纵电脑的问题,这不是人类真正的思维能力!还记得那台叫做"深蓝"的电脑吗?你还记得那场"人机大战"吗?现在的电脑已经能和人类对抗,即使电脑能被人控制,科技能被人利用,但是人的四肢却在不断退化,因为她们自己利用四肢除了控制电脑和机器已经没什么用!所以,人的能力在逐步丧失!【玻璃娃娃~.~】 电脑代替了的是部分简单劳动力的付出,人的劳动能力是反映在多方面的,不能就此简单地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这太片面了。【**芳草**】 是代替了部分劳力呀!所以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呀!所以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呀!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丧失了,真不知是人类在进步还是退步?【玻璃娃娃~.~】 科技发展使人们摆脱一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复杂的、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动,这不促进人的发展吗?【漫游世界】 什么叫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那是人类的本能劳动力,做什么都不应该忘本,可是科技却在教我们怎样忘本,所以科技在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有了汽车,人们不是不习惯走路散步了,以车代步使人们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做事的时间就肯定多了,做什么事的效率都提高了。【**芳草**】 可是人们走路的能力也在办事的效率中逐渐丧失了!想想当年的红军长征二万五,请问现在的人能走二万五的还剩下几人?现在的人比起前辈人明显走路的能力低了,将来的人比我们走路的能力更低。红军时代的科技不如我们现在,但是走路、吃苦的能力却比我们强呀,这不正说明了人们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逐步丧失吗?【玻璃娃娃~.~】 正是因为有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才能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这难道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吗。现在有了轮船了,难道你还要泅渡太平洋吗?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正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纠正和消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吗?【漫游世界】 『总结陈词』各有各理 难分高下 看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看它存在的主流,比如说药品是可凡尘2023-07-03 11:01:10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 ,具体理由 急急急 下周一考试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伴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试图抑制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效果并不明显。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源头上、根本上认清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问题,有必要从科技自身内部认识其“善恶”。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的研发之初实施控制,才能有效抑制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界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诸多说法,本文通过对这些观点深入分析展开自己的论述,得出科学技术并非仅仅在应用上存在善恶,在本质上同样具有两面性。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对于正确看待和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1 学界观点分析学界关于科学技术的善恶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价值无涉,即科学技术中性论,一是科学技术价值有涉。“科学技术价值无涉”观点辨析代表性观点如下:罗素:“科学是不讲价值的,它不能证实‘爱比恨好"或‘仁慈比残忍更值得向往"诸如此类的命题。科学能告诉我们许多实现欲望的方法,但它不能断定一个欲望比另一个欲望更可取。”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也能用来杀人。”肖显静的著作中提到:“科学技术中性论认为,科学技术本身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尽管科技能够被人们用于不同的目的为善或为恶,但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本身只有是非、真伪、效率高低之分,而不能从好坏、善恶、损益来衡量。”黄瑞雄:“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有着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进步不利的一面,然而,这并非是由科学技术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经济发展观念等因素所导致的不当使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不充分造成的。”韩彩英:“如果非要给科学和技术一种比喻或隐喻的说法,它们也仅仅是中性的‘神"。就中性‘神"的固有角色而言,科学和技术既非天使也非魔鬼;就中性‘神"的具体功用而言,科学和技术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科学和技术的具体功用尽在人类的驱使之中。……只有人类自己才是天使抑或魔鬼!”上述观点事实上是把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完全分开,认为科学技术内在的价值无涉。这种观点遭到了众多学者的反驳,指出了不合理之处。面对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愈加密切的形势,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和灾难完全归之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忽视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是极不合理的,下文将作详细辨析。“科学技术价值有涉”观点辨析代表性观点如下:伯纳德u2022巴伯:“在最近三百年中,随着基于普遍的、系统的概念框架的高度发达的科学不断地涌现出发现与发明,科学之社会影响的速度和力量一直以几何级数倍增。”维纳:“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赫尔曼u2022格林等人在承认技术是天使亦是魔鬼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技术可以是天使。史兆光认为科学和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相对技术成果而言,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是隐性的,……从宏观整体上评价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威胁。”张贤根:“现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舒适与奢华之际,也可能为人类带来危害。”林德宏教授在驳斥了技术中性论基础上对科学技术双刃剑的观点进行了深入辨析:“许多学者在谈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时,实际上讲的都是技术。应当说‘技术是双刃剑",更准确地说,‘技术应用是双刃剑"。”技术应用的双刃剑效应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形式是:一项技术在被我们应用时,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变化,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利,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害。我们在利用有利变化的同时,原则上不可能排除不利变化的发生,也就是说这两种相反的变化都会出现。”另外一种表现形式是,“技术应用本来是用来为人类造福的,可是一旦发生事故,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据以上论述,当前学界价值有涉的观点可以笼统的概况为“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祉之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深入分析,无论是伯纳德的“科学之社会影响的速度和力量”,还是维纳的“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以及林德宏先生“技术应用是一柄双刃剑”的观点,都主要是集中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或技术的应用会给人类带来福祉或灾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应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还应该更深入的分析科学技术内在的善恶问题,探讨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 科学技术的善恶辨析科学技术除了应用中存在善恶外,“内在的善恶”同样值得关注,甚至更根本。哈贝马斯曾经“把科学技术的消极的社会作用说成是由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赋予科学技术一种原罪”。科学技术内在善恶问题直接涉及到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以及科学技术研发、应用过程中科技政策的制定,甚至危及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科技内在的善恶问题。科学善恶之辨科学的善恶表现。科学最初来自于对世界的“惊异”,或说是一种求知的欲望以及人类的某种社会需求。科学认识世界的功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科学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按照肖峰所说“能满足人的需要就是‘善",基本的善甚至最高的和终极的善,就是让人快乐和幸福。”科学能给人类带来某种“幸福和快乐”,即科学之善。另有学者提到科学理论不和人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技术才能为人类造福。科学理论经常成为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和人类更加直接相关,但是正是科学理论的发展为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可能。比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认识到了质能相关性,哈恩和迈特纳分别发现了核裂变及其质量亏损,这些理论成果为人类利用核能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核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服务。以上可明显得出科学理论与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是一种必然的联系。当然,科学理论同样可以成为危害或威胁人类生存的技术的基础,如上例,核物理理论也可以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核技术(如核武器)的基础,即体现科学之恶。科学给人类带来的“快乐”和“痛苦”即善和恶,这种善恶经常不直接表现出来,又确实存在,不妨称之为“潜善恶”。此“潜”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科学内在的存在善恶,价值有涉;二是科学的善恶表现于深层而不是表层,或者说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科学善恶之源。人类“需要”科学才去从事科学研究,这可以说是某种为善的目的,但现实中却既存在善又出现了恶,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科学的相对真理性是科学善恶之源。肖显静认为“科学理论不再是被严格建构好绝对证实的绝对真理,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的、与其他被辩护的科学理论相一致的知识体系,具有真理的相对性。”正是由于科学的真理相对性的特征,当人类利用相对真理中具有合理性的成分时,它会给人类带来“快乐”,善得以展现,反之当不合理性的成分发挥作用时(这种作用经常是人类在利用科学理论时所附带产生的结果,不一定是人类主管愿望所致)就可能给人类带来“痛苦”,恶得以展现。第二,自然界的复杂性,以及以之相应的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是科学善恶的重要源泉。上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从自然界是“简单”的向自然界是“复杂”的方向转变。唐纳德u2022u2022沃斯特认为“大自然远比他们曾经意识到的,或者正像有人开始暗示的,实际上比科学能够意识到的要复杂的多。”肖显静提到“科学认识的两极表明,当复杂性增加时,我们对于它的理解和预言的精确度也会减少。”量子力学也提供说明,海森堡提出的“测不准原理”揭示出客观世界不能独立于主观世界及主观“测量”体系,人类的认识精度是有限度的。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整体的行为和功能具有“涌现”的特征,“整个系统的行为不能通过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单地求和得到”。正是自然界的这种复杂性为科技之恶埋下了伏笔。另外,当前主流科学的分析、还原论的传统使科学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经常只看到局部,未看到整体,得出的理论成果对局部是善,但对整体或其他部分可能是恶。如生物学的研究只追求认识生物的本质,不去管其他领域的问题,结果其理论成果可能在生物工程中出现危害人类事件的发生。技术善恶之辨维纳指出技术的发展“对善和恶都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林德宏教授指出,技术除了在应用中可能带来善恶以外,“某些技术研究本身就涉及到善恶问题。”郑晓松认为“技术与生俱来就具有一种对自然本真状态的人为干预”。技术是人类为着某种主观的利益研究、开发利用的,因此必然具有服务于人类的特征,这是技术善之源;技术是“改变”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一般有好的预期,但这种改变必将具有两面性。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必将使这种改变在满足人类原初目的的同时带来预料之外的结果,或后果,这种后果除了应用技术的人之责任外,技术本身也难辞其咎。林德宏教授提出,“有的技术设计本来就是为了伤害人类的,这类技术是有明显的价值负荷的,它本身就是恶的技术。因为我们只能用它来作恶,而不可能用它来行善。……各种大规模地杀伤武器都是恶技术。”一般技术的善是显性的,而技术的恶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却是隐性的、长期性的,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技术之恶产生的原因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成果既然能够成为“改变”自然的方法和手段,那么既可能为善所用也可能为恶所用。正如一把菜刀可以为人类生活服务也可以成为伤害他人的武器。另一方面,技术从本质上是人类对自然的“促逼”,使之成为恶之源。海德格尔认为“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Herausfordern),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19〕他进而认为“座架占统治地位之处,便有最高意义上的危险。”这种危险是技术之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肖显静在以上观点基础上提出“通过座架的作用,自然成为人的对立物,失去了本性,处于非自然的状态,也就是处于被破坏的状态。”同时她提出 “科技自身的不足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郑晓松认为,“现代技术对自然‘促逼"的本性是生态危机的逻辑根源。……技术统治是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弊端,而这一切的根源又在于作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技术本身的内在危害性。”唐纳德u2022u2022沃斯特从生态学视角提出“生态学似乎在警告:控制自然既不容易也不明智。”综上,技术本身具有一种改变自然的倾向,而不是顺应自然,那么某种程度上这种改变必将存在与自然相违背的一面,亦是一种恶,或成为恶之源。3 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的意义科学技术除了应用过程中可能带来善恶之外,内在善恶或潜善恶同样不容忽视。应用层面的问题,学界已有深入阐述,本文提出的树立“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指的是需要认识到科学技术本质层面内在的“亦善亦恶”。这对于理性的看待科学技术以及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认清科学技术本质的善恶,可以提醒或警示人类“追求”尽可能善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是不可回避的,但人类追求的科学技术一定要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而不是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界的复杂性,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科学技术成果经常是对自然界的一种“促逼”,因此人类只能在可认识、可预测的范围内追求顺应自然的科学技术,追求“科学技术与大自然的和谐”。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思想能提供启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绿色科技”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以绿色科技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先生认为“绿色科技是能够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绿色科技是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理念相吻合的科技发展方向。绿色科技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无毒、无害、无污染、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效、洁净、安全、友好的技术与产品。……绿色科技主要关注的是科技产品的设计及生产是否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而过去科学家几乎不考虑这些问题,只考虑社会的需要,研究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满足这种需要。”以上观点主要是在环境、可持续发展层面追求的绿色科技,这种观点可归结为狭义“绿色科技”。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广义绿色科技概念,即总体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善最大化、恶最小化的科学技术,或不会对人类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科学技术。当然,“绿色”只是一个程度的概念。在科学技术的研发、应用过程中树立绿色科技观,用绿色科技观约束和规范人们的科技行为,使科学技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第二,认清科学技术本质的善恶,可以在源头上避免和抑制科技之恶作用的发生。“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和科学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本质上都可以导出近乎相同的对待科技的态度,即控制科技的滥用,抑制其阻碍或破坏人类发展的效应的发生,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只认识到应用的善恶,控制点就必然落在对应用的控制上。但如果科技内在存有恶的方面,仅控制其滥用是明显不够的,正如墨菲法则向我们展现的“可能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因此,不仅要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进行控制,还要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即在科技成果的研发之初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对一项科技项目的申请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善恶论证。完全善的或完全恶的成果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恶大于善,或恶可能危及未来人类生存,那么此项目就必须严禁实施,如果善远远大于恶,就“可能”实施,但要在源头上尽可能控制恶作用的发挥,最大限度发挥善的作用,如汽车,善的方面不再说,恶的方面,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因此在汽车申请生产论证过程之初就应该设立严格的指标限定,要达到某种环保和安全标准的汽车才允许研发和生产,即“预防为主”。就此,林德宏教授也提到“如果自然科学理论研究触犯了人类的根本利益,也应当禁止。”笔者对我国历年国家重要基金项目申请书进行调查,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发现只在863计划申请书中提到“本课题研究是否涉及敏感的科技伦理问题?(包括人类生命、人类生物样本、私人生命信息、基因信息等)”,除此之外,所有项目申请书中没有任何栏目涉及该项目科技成果的负面或可能负面影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源头上我国对科学技术恶作用的控制几乎没有,笔者认为这也是一般科学技术观造成的必然结果。因此,转变科技观,从内在价值无涉向内在价值有涉转变,树立内在的“科学技术内在亦善亦恶观”势在必行。对于具体的控制方法,即要在课题申请书中加入专门的一项进行科技成果善恶论证,并对科技之恶的控制策略进行全面说明。课题申请人经常可能有意隐瞒该项目的恶效应,但作为课题评审专家进行全面审查时必须把此点考虑在内,以达到一旦该项课题立项且获得科研成果就要使之最大限度的为人类服务。结语科技乐观派认为,“只要有科学技术,今后出现的灾难不是人类的灭亡,而是人类太幸福而滋生的痛苦”,“人类不但要征服地球,而且要征服整个宇宙。”这种极端的科技乐观派的观点正在提醒人类要深入认识科技的善恶,树立合理的科技观。如果这种非客观的观点进入或部分的进入人类的意识,那么地球很可能毁灭在人类自己手中。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墨然殇2023-07-03 11:01:101
科学技术两重性的案例
科学技术是承载了价值的。人们发展科学技术时,其目的偏好等将价值赋予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价值具有两重性,就其满足人类需求而言,是具有正面价值的,就其潜在的造成不可预料的危害而言,是具有负面价值的。一个经典的案例是DDT的发明和使用。DDT具有很多优点:广谱,药效持久,易溶于油脂,易合成,对人体的明显的损害小。二战期间,被用于士兵、难民和俘虏有效地阻止了斑疹伤寒病的传播,其发明者保留·穆勒甚至因此获得了194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战后DDT被广泛用于粮食生产和昆虫防治,每年可以从害虫嘴里夺回占世界粮食总产量1/3的粮食。从这一方面看来,DDT这一技术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对人类具有极高的价值。但是DDT意想不到的生态危害逐渐被人认识到,DDT的毒性不仅消灭害虫,也消灭了无害的昆虫以及鱼和鸟,甚至通过循环和富集作用散布到全世界危害了人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近乎毁灭性的创伤。这种危害发明者、生产者、使用者都始料未及,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集中讲述了DDT的危害,唤醒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成为环境保护运动的开端。北营2023-07-03 11:01:101
科学技术带来哪些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
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有:通信技术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化、教育方式的改变。1、通信技术的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通信,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生活质量的提高科技发展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例如在线购物、网上银行、在线预订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3、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治疗疾病,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和寿命。4、工作方式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在家办公、远程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5、教育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等,让教育更加灵活和普及化。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学技术的应用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帮助就越全面,技术所体现出来的威胁也就越严重。技术的正面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我们才有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科技所带来的环境破换等问题,我们要向有效地解决,必须还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来实现。我们对科技应用的后果评价不足采导致了破坏的发生。现在我们去解决科技带来的破坏,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去处理,去解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科技,但在发展和应用科技的同时一定要处理好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余辉2023-07-03 11:01:09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两重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用社会矛盾理论谈一谈如何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诸多问题真颛2023-07-03 11:01:094
介绍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科学技术得两面性!
电池。坏的:污染环境好的:给人带来便利墨然殇2023-07-03 11:01:092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当代第二大风险源?
因为科学技术也是有利有弊,希望都能运用好的一面吧墨然殇2023-07-03 11:01:0913
求《现代科学技术的双刃性》论文一篇,1200字左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 ,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这是一把这样的剑,它是双刃的,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如果用它来做好事的话,那么,它就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如果用它来做坏事的话,它就可以产生坏的结果。这就是说,同样的一把剑,使用之后所造成的后果是好的还是坏的,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目的。 它本身是双刃的,有它的两面性,一面可以用来做好事,另外一面可以用来做坏事,或一面可以带来正面作用,另外一面可以带来负面作用。科学既可以用它来维护正义,除暴安良,也可以用它来伤害百姓。这并非只是无奈,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减少、降低。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当然,是曲折的甚或扭曲的反映),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质呢?这颇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我倾向于是。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不成熟或缺陷、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或对后果的控制不力而造成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它曾带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给人类以灿烂的明天。我们要从容地挥动科学技术这柄长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 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meira2023-07-03 11:01:091
如何面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双刃剑问题
双刃挺好, 就看怎么用了。gitcloud2023-07-03 11:01:083
为什么科学发展技术是社会的双忍剑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 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 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 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 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 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 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Jm-R2023-07-03 11:01:083
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方面效应
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这是由技术的目的性所确定的。这里主要来分析技术的负面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关键看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基于这种观点的人,他们把技术出现的“两面性”现象叫做“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有的《通用技术》教材是这样写的,不少网上文章是这样说的。 但是,技术的负面影响也不完全是人们使用技术造成的。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978年5月19日下午,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传呼机和移动电话既发不出信号,也收不到信号,打开电视机,也一片雪花。不少人感到害怕,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了吗?是外星人对地球发动进攻了吗?人们一片混乱。 其实都不是,而是泛美卫星通讯公司的一颗低轨道卫星――银河4号,偏离了正常的方位,无法向它覆盖的服务区域传送信息,至使2700万人处于与信息隔绝的状态。医生为了不影响急诊的需要,就住在医院里不回家。汽车加油,不能用卡付费,就得排长队用现金支付。 卫星在太空飞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有流星,有太空垃圾;太阳的高温,也会损伤卫星的数据和仪器,因此,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至于说故障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一颗卫星上?这可能是偶然的,但故障的出现则是必然的了――这可以说是技术系统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性”决定了技术负面影响的必然性。 又比如核电技术,据推算,按照规定标准设计的核电站,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要300年才能出现一次,说明它是很安全的。但它仍然不排除发生事故的机率。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就是必然中的偶然。这次事故造成8吨多的强放射性物质泄漏,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遭受放射性污染,这种污染要100年才能消除期影响。这次事故是由于火灾造成的,这也是技术系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再来看看飞机的事故。据统计,飞机的事故率,比其它交通工具小得多,但空难事故还是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因为,飞机是由上万个另部件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由于这些另部件的性能总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协调工作,因而出现事故也就成为必然了――这是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 电脑的“千年虫”问题。这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人们为了节省储存空间,把年份用两位数来表示,当时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时间由1999年12月31日夸入2000年1月1日时,电脑就会误把2000年判定为1900年,这样将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导致金融的瘫痪。仅这么一个小小的舒忽,就让人们付出了1000亿美元的代价――这可以归结为人类认识的滞后性(局限性)原因。 以上事例说明,由于技术设备工作环境、技术系统的复杂和人类认识的局限决定了技术本身存在脆弱的一面,这是它必然产生负面效应的内因。所以我本人是同意我们教材上的提法: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负面效应也有的是人为的。如核战争的威胁,网上色情泛滥,“黑客”的破坏等。据资料,美国就有1700万人具有黑客技术,他们时时刻刻都会给人们造成威胁。还有就是为了私利,或小集团的利益,向自然进行贪婪的掠夺,而造成的生态遭到破坏等等,北境漫步2023-07-03 11:01:08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建构和塑造的产物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的生产资料等。 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现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次技术革命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例如: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 三、科学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给予人们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即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事各项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既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人类,也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后果。 例如:科技发展使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霸权主义者利用现代科技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计算机的发明便利了我们信息的交流,却也使得无数青少年陷入非法网络的泥沼无法自拔;农业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爱因斯坦曾分析指出: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 只有对科学技术有了清楚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单说来,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经济与环境能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发展经济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保障,但若一味的发展经济,而不注意保护环境,又会破坏环境,反而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上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进步的力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对社会的作用要通过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展开的。生产力的作用与社会制度以及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坚持先进生产力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我们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悲观主义和科学乐观主义的共同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马克思主义要求又见物又见人,并要由人来控制物的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的控制。 一、科学和科学技术革命 1、科学、技术 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整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事物运动规律的知识。 从研究对象、内容和认识职能看,科学一般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其中每一个领域又有许多分支学科,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科学体系。作为上述每一个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界各个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或各方面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 而思维科学则是以人类思维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 20世纪中期以来,相继出现了一些边缘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等。 科学具有意识功能。 科学活动本质上是社会的协作过程,体现着社会的一般劳动。 科学活动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创造性,不断创新是科学活动的生命力之所在。 技术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知识、技能的总和。与科学相区别,技术不仅仅是知识形态的东西,而且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表现为生产工具、仪器、工艺流程,以及管理方法生产能力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是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革命是指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发生了质变,是传统知识、理论和方法发生了重大危机,是一系列新发现导致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建立。技术革命则意味着劳动工具、生产工艺、管理技巧发生了质变,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方法、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现代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兴的技术群落:原子能技术、光导纤维技术、宇宙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等。而这一切又是与现代科技革命密切结合、合二为一的。因此,人们称之为科学技术革命。 现代科技革命同以往的科技革命相比较,显示出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是以多种技术组成的技术群出现的。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加强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第三,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智能革命。 二、科学 技术革命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 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1、科技革命推动劳动方式的变革 科技革命对劳动方式的影响,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了质的变革,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科技革命导致了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 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其次,科技革命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技术革命就是这样通过变革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形成的一股合力,有力地改造着社会活动主体——人,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其中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决定的意义。 3、科技革命给人类带来的问题及应对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科技的价值和伦理问题最为突出。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用机器运转全面取代人的躯体活动,用电脑代替人脑工作,用各种人造物取代自然物,人类不断用“技术物”来超越自身,使人类从劳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然而这种“技术化生存”在减轻人的负重之时也导致了人对技术和技术物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将无情地而又必然地上升为技术对人的控制,而人类受控的直接结果将是人类自由度的剧减。当现代生物技术能够让人类完全可以创造生命时,它也把人类进化推向骚乱的边缘。可见,现代科学技术的危机,实质上是价值危机、伦理危机。因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须受到一定的、合理的制约。 第一,做好科技评估工作。 第二,建立道德约束体系。 第三,大力发展人文科学。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后果是双重的,它让人类控制自然 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和束缚。所以,必须将科技的物质奇迹与人的精神需求融合起来,重新建构起科技发展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扬人文科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功能,引导和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使其从“离人的发展”转向“为人的发展”。 三、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 科技革命是现时代的世界性潮流。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已成为现时代的重大理论课题。其原因不仅在于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的综合性,而且还在于这个问题客观上所具有的迫切性。 1、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 科技革命是对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总称。它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基础理论的突破,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而社会革命是指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革命阶级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反动阶段的政治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从而解放生产力的社会变革。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是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 把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两个不同性质的过程联系起来的条件来自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革命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从现时代看,科学技术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 一是认识功能,即科学技术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且往往是人们思想解放的先导。 二是生产功能,即科学技术不仅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着生产工具,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经济功能,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劳动力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是政治功能,即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革命以生产关系为中介,要求改变上层建筑以至整个社会制度。其中,生产功能对社会革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科技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变化,首先是从生产过程开始的。 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系还取决于社会革命本身的特征。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必然受到社会条件,尤其是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制度的制约。同时,社会革命又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而现代社会革命的物质前提必须是建立在科技革命的基础之上。 在今天,科技革命本身已经纳入到了社会革命的总过程之中。科技革命是整个社会革命的起点,社会革命是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结果。具体表现: 第一,科技革命不仅是改造自然的手段,而且是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科技革命对社会制度的变革(社会革命)往往具有先导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革命性的发展深深地植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之中。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科技革命和社会革命虽然先后发生的次序不同,也表现了现代社会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但是无论在那一种社会发展格局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桃可挑2023-07-03 11:01:081
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
科学技术有其造福人们的一面。技术越来越多的环科学技术有其 造福人们的一面。 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新技术使今天的冰箱比 20 年前节电 70%, 使汽车耗油量比 100 年前降低了 80%以上,而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不 到 100 年前的 1%。奥斯陆机场就有着巧妙的采光设计,通过自然采 光大量节省了电能。当今,新型能源也在造福着人类,如:风能、太 阳能、核能、沼气等等。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 后代! 科学技术同样会危害我们。从两面看科学技术,比只从一面看肯 定看得全面、清楚些。这大概便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之妙吧。但往往要走漫漫长路。试看那氟里昂。在地面上,应该 说它还是不错的制冷剂,效果好又安全可靠(熔点高冰点低) 。谁知 道它通过曲曲折折的途径,进入约2万米的高空,会成为破坏臭氧层 的头号杀手呢?我相信,谁也不愿面对如此痛苦的结果。但那是铁铸 的事实,想否认也否认不了,因而又必须面对。上世纪80年代初, 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Popper)的著作传入 中土。他在一篇文章中引述了这样一句话:科学进展是一种悲喜交集 的福音。 当时看了感到很新鲜很深刻, 有一种震撼力, 至今铭记不忘。 或许是过于文雅了吧,不久便出现了“双刃剑”这样形象的提法,并 日渐流传开来。 这并非只是无奈,更重要的,是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减少、降 低。 各种科学技术都有负面效应。当今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科学技术和 生物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就十分明显。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他说, 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当然,是曲折的甚 或扭曲的反映)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质 呢?这颇值得深入思考和讨论。我倾向于是。如同任何事物无不具有 两面性一样, 科学技术也有其两面性。 自然界和社会是那样错综复杂, 奥妙无穷,有其固有的规律,怎么可能一步到位、完美无缺地认识它 呢。或者说,怎么可能登上“终极真理”的顶峰呢。因此,如同我们 不可能期望完全消灭疾病,一种疾病治疗了或减轻了,另一种疾病又 会出现或加重一样,也不可能期望没有任何负面效应的科学技术。只 能努力减少和减轻,却难以完全根除。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 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可桃可挑2023-07-03 11:01:081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哪些福音,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自己就是个味道会带给我们什么文明自己就是个味道会带给我们什么文明的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1:01:083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如何看待?
『正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是会促进人的发展的。毕竟再先进的机器,都是人类发明创造的,要靠人来使用。而那些因为工具的产生而获得便利的人,如果因为依赖机器而放弃人的劳动本能,那他们会被社会淘汰,但这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阻碍人的进步,因为任何事物有具有两面性,科技也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全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可以因为个人因素,就否认科技给人类带的进步,因为人总是最高等的智慧生物,电脑在某些方面性能非常卓越,但电脑绝对不会比人脑聪明,因为无论怎样,机器是要人来发明的,它不会自己产生。【猫咪mm】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稳定,科技的进步会大大促进人类的发展。【~lions~】 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发展条件,人们能在科技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科技的发展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芳草**】 『反方陈述』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自由辩论』促进还是抑制 电脑作为一种工具,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和办事效率。但是电脑永远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工具,即使它能代替人的许多思维活动也不能证明它能代替人的一切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始终把握电脑的程序处理过程。电脑作为人类的一种工具,永远是被人类所操纵的,电脑离开人类则是一堆废物,科技离开人类也就无从发展,他们是人类思维和劳动的丰硕成果。【漫游世界】 提高了思维能力?人类的一切行动都在依赖电脑了,人类除了电脑对许多东西都开始变得麻木,你所谓的思维能力只是说人怎样操纵电脑的问题,这不是人类真正的思维能力!还记得那台叫做"深蓝"的电脑吗?你还记得那场"人机大战"吗?现在的电脑已经能和人类对抗,即使电脑能被人控制,科技能被人利用,但是人的四肢却在不断退化,因为她们自己利用四肢除了控制电脑和机器已经没什么用!所以,人的能力在逐步丧失!【玻璃娃娃~.~】 电脑代替了的是部分简单劳动力的付出,人的劳动能力是反映在多方面的,不能就此简单地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这太片面了。【**芳草**】 是代替了部分劳力呀!所以说人类的劳力在逐步丧失呀!所以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呀!连基本的劳动力都丧失了,真不知是人类在进步还是退步?【玻璃娃娃~.~】 科技发展使人们摆脱一些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劳动,使人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复杂的、更具有创新意义的劳动,这不促进人的发展吗?【漫游世界】 什么叫简单机械重复的劳动?那是人类的本能劳动力,做什么都不应该忘本,可是科技却在教我们怎样忘本,所以科技在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玻璃娃娃~.~】 有了汽车,人们不是不习惯走路散步了,以车代步使人们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少了,做事的时间就肯定多了,做什么事的效率都提高了。【**芳草**】 可是人们走路的能力也在办事的效率中逐渐丧失了!想想当年的红军长征二万五,请问现在的人能走二万五的还剩下几人?现在的人比起前辈人明显走路的能力低了,将来的人比我们走路的能力更低。红军时代的科技不如我们现在,但是走路、吃苦的能力却比我们强呀,这不正说明了人们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逐步丧失吗?【玻璃娃娃~.~】 正是因为有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才能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间,这难道不是人类探索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吗。现在有了轮船了,难道你还要泅渡太平洋吗?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一些缺陷和负面影响,正是在人们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纠正和消除,这难道不是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吗?【漫游世界】 『总结陈词』各有各理 难分高下 看一个问题的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看它存在的主流,比如说药品是可以治病的,有时是可以救命的,但它也会有副作用,你能说它不好吗?即使再好的东西也难免有副作用,因此,科技发展最终还是能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芳草**】 科技的发展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当这样来衡量,一是看人的平均寿命是否延长,二是看人的思维方法是否进步,三是看人的综合体能和智能是否发展,四是看人类在把握自然世界发展的水平。【漫游世界】 原始人擅长的是在丛林里的生存技能,或许还有我们缺乏的团结、勇敢,但我们发展的是我们的知识技能,我们会使用极为复杂的工具,可以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两者各有利弊,我们不能说谁是全面。【罗卜尼克博士】 人类绵延至今,无不依仗科技谋取幸福。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比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科技只能在人类的控制与掌握之下,才能称其为进步的手段和工具。【小马不恃MLH】 科技当然是促进人类的发展,当然,如果没有相应的科技保证,也会促进人类的灭亡【曾谨慎】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3 11:01:071
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用辩证法来分析科学技术?
双刃剑!书P125!!!!!!!!!!!!!kikcik2023-07-03 11:01:062
以科学技术两面性的交流讨论,50字
答 1、什么是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既存在满足人类需求,为人类造福的正面价值,它同时也会对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是灾难的负面影响。 “技术的两面性”既然作为一种性质,它就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也就是说,它不是个别的和偶然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它,认识它,想办法去克服它,减轻它的危害。这也是我们学习“技术两面性”的根本目的。 2、技术为什么会具有两面性? 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这是由技术的目的性所确定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的和实用价值的技术。这一点,我们已经做了专门的介绍。这里我们主要来分析技术的负面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关键看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 3、怎样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从“一分为二”的哲学观点看,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4、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环境、生态,已经为人类认识。正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1999年在布达佩斯的世界科学大会上,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科学不是为了战争,不是为了商业利润,而是为了造福于社会的呼吁,他们还提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高于一切,科学必须完全为和平 服务,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遵守人类基因组和人权宣言,尊重并保护地球其它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科学知识应该被公平合理地分享和传播等原则。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呼吁和原则成为人们的共识之时,人类必将利用科学和技术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韦斯特兰2023-07-03 11:01:061
科学的两面性
(原子能可以发电,给人类带来福祗,但原子弹则可以杀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基因工程有可能使农业增收,并医治某些顽固病症,但基因重组也有可能培养出可怕的怪物,导致生态灾难。还以树上的果实作比喻,有的好吃,有的不好吃,有的甚至有毒。)百年难解的白色恐慌 ——塑料 塑料这一可与金属一决雌雄的发明,使人类一度欣喜若狂,可现在人们却不得不为如何处理它而煞费苦心。蟑螂曾经被誉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但是塑料却使蟑螂相形见绌,也许塑料几百年不能降解的无奈,会带着人类历史进入下一个冰河时期。 城市生活中的流动杀手 ——汽车 汽车的发明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几乎同鞋子一样必不可少。然而也正是这柄锋利的“双刃剑”,不仅制造了频繁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而且还是消耗能源的无底洞和大气污染的移动污染源。 臭氧层空洞的幕后元凶 ——氟里昂 氟里昂使人类坐享舒适得以梦想成真,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制冷剂而被最先发明的氟里昂,一方面使人类的生活提高了一个档次,同时,也带来了臭氧层空洞日益扩大的问题,甚至即使现在立即停止氟里昂的使用,要恢复已遭破坏的臭氧层也要到本世纪中叶。 诺贝尔奖的无穷尴尬 ——滴滴涕 滴滴涕一度曾是全世界农民的宠儿,甚至二战后在控制疾病方面都显示了神奇的功效,但就是这一所谓人类的宝贵财富、划时代发明的滴滴涕,竟然成了破坏生态之链、毁灭动植物种群、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现在,尽管全世界已禁用滴滴涕,但其残毒仍然顽固地滞留在大自然的循环中,即使是远在南极的企鹅也在劫难逃。 地球污染的超级公害 ——电池 电池的确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发明,它能根据人的需要,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然而,就是电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得不重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可能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享受电池的益处,却要用更多更长的时间遭受其害! 咀嚼而出的肮脏世界 ——口香糖 口香糖是当做缓解精神焦虑、锻炼面部肌肉的佳品而被引入文明社会的,然而这种食品竟成为不折不扣的城市环境“杀手”。口香糖本是为文明而生的,但为什么它带给人类的竟是不文明? 身心麻醉的罪魁祸首 ——香烟 香烟的发明实非人类之福,这个号称人类第一杀手的香烟每年都吞噬着250万人的生命,而其本身就如梦魇般让人挥之不去,禁之不绝。 祸福未卜的午夜凶铃 ——手机 手机的发明无疑给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然而就在手机备受人们青睐时,关于手机无线电波辐射是否会伤害人体DNA并杀死肿块的细胞修复系统这一话题,前后矛盾的传言漫天飞舞,让人不知应该相信谁。 口腹之欲下的冷枪暗箭 ——味精 味精的发明,人们视若天赐,甚至无它不餐。想一想清水变鸡汤的诱惑又有几人可以抗拒?然而味精毕竟是化学提成的,吃多了,轻则掉头发,重则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失明。尽管研究人员表示,味精用量少一点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多少量是临界线依然是个未知数。 网络世界的海洛因 ——电子游戏 在全世界,电子游戏产业是一个已达15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绝不逊色于好莱坞。电子娱乐将是未来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然而随着沉迷于电子游戏的人越来越多,这种不断带给人新奇感受的娱乐逐渐将它丑陋的一面暴露了出来。是什么让电子游戏变成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呢? 正邪莫辨的虚拟空间 ——互联网 因特网的实现,形成了一个看似虚拟而又客观存在的网络世界,使人们在接受快速便捷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无孔不入的电脑病毒、黑客以及网上黄潮的泛滥。 伦理底线的终结者 ——克隆 自从第一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克隆人,这种丧失道德伦理的事情似乎正向人类款款走来。人类将不得不面对“人类道德伦理的挑战”。“人”与“非人”的界限也一时间从最初的街头小报,上升到全球科学界的大争论,而更为严峻的是,我们是克隆100个希特勒还是克隆1000个爱因斯坦? 魔鬼签订的未来契约 ——转基因 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似乎是一位美丽的天使,成为人们攻克重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一把钥匙。但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实用化,却渐渐改变了模样,经转基因技术“任意修改”过的生物释放到自然界后,是否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污染自然基因库,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甚或对人类健康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对此人类忧虑重重。 人类家园的地狱使者 ——毒品 毒品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除人的病痛,但由于它能在短期内给人带来极度快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成瘾,如今,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了。吸毒的严重后果不仅仅在于损耗机体健康,滋生了大量的犯罪,还在于它使人生的意义单一化、平面化。 运动场上的癫狂恶魔 ——兴奋剂 由于历史的原因,兴奋剂给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困惑挥之不去,最突出的就是对冠军的置疑、对纪录的怀疑、对优秀成绩的存疑。现在,人们再也难以抱着一种纯洁和虔诚的心境去崇拜运动明星和膜拜他们优异的成绩。这对于以社会精神激励为手段的竞技体育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回天乏力的万用灵药 ——抗生素 抗生素使人类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得以制服大部分致病微生物,减轻了人类的病痛,延长了人类的寿命,然而谁能想到由于滥用抗生素,使微生物适应抗生素的能力越来越强。如果说有一天抗生素使人类陷入到可能无药可医的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中,也不是不可能。 不夜神背后的无尽隐患 ——不眠药 吃喝拉撒睡,人类自古如此,但美国人发明的不夜神会让你服用一片药后,能劲头十足地连续工作40小时而不犯困。一个人连续不睡觉而又不造成伤害的极限时间是多长至今仍无答案,然而无论如何,这种欺骗自然之母的行为,绝对不是好事情。 引爆人类的恐怖炸弹 ——核武器 核武器犹如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使人类自相残杀的效率提高到了可以在一瞬间让所有人一起毁灭的地步,也使人类的文明危如累卵。史前文明的毁灭是否印证了人类的担忧? 流氓国家的恶魔之舞 ——生化武器 生化武器由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就可以制造出来,而且威力并不逊于核武器而被人们称为穷国的原子弹,在未来战争中,是由生化武器还是由核武器引发世界末日,其结果无疑是一样的。 绽然开启的潘多拉魔盒 ——炸药 炸药最初发明的目的是用于开矿、修路,后来被广泛使用于战争,这使得战场上的杀戮从面对面的搏杀变成远距离的射击,从而,死伤和俘虏数量增加,这是战争中最为悲惨的场景。CarieVinne 2023-07-03 11:01:061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1方面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给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们带来便利但另外一方面有些人将1些科学技术进行不正当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危害,所以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关键看人类怎样利用北有云溪2023-07-03 11:01:061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人类的是福?是祸?这全掌握在“握剑”的手中。这把剑究竟握于谁的手中?这才是我们必须考虑和并为之担心的,科技是能把控的不能把控的是人。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 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而邪恶的人们却能用它来危害人类的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也就是说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造成的,如果恰当地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那么这么一个矛盾的事物我怎样仗剑才能不伤到我们自己呢?怎样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步,才能为我们所用呢,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技术与实际能力相符合呢。事实上人类的发展就是自相矛盾的发展史,不断的在毁灭和重生中艰难的进步发展。bikbok2023-07-03 11:01:062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关于科学的两面性人类发展到今天,科学的作用越来越举足轻重,但科学的发明物对人类也造成巨大的危害性,如原子弹的发明,如人类环境的剧烈恶化,如地球生态的失衡等等,难以尽数。因此,有许多人开始抱怨科学,认为这些都是科学的发展造成的。我在这里就以此问题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些解析。辩证法家智慧精灵认为:人类作为智慧的生物,是具有两面性的,或者说是辨证的高等动物。而科学作为人类的意识创造物,也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在享受他的高超与美妙的时候,必然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关键是我们人类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与理智去识别与消除这些对我们人类不利的因素,而只推崇与发扬他的正面的一面。如果我们因为科学的一些负面作用,而放弃对科学的追求,我们必然会得不偿失的,我们不但可能退回到原始社会,而且还可能丢掉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本原。那我们就会陷于茫然与无知。战争的存在不是科学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竞争的结果;原子弹的发明不是科学的目的,而是人类能源发展的一个附属品,只是我们人类因为利益关系将之繁衍与扩大化,最终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个难以解除危险根源。朋友,不管你反对什么,你都不应该反对科学,因为你现在正在享受它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一切便利,我们人类只有真正的认识到科学的美好与完善,优秀与和谐,我们才能用我们的理智去除掉它产生的负面作用-----包括人类现在正面临的环境恶化。tt白2023-07-03 11:01:051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什么 会造成什么影响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推动了社发展给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们带来便利。 2、在它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如核技术可以用于原子能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被人利用,造成原子弹发动战争,残害人类。现代化大工产,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精美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即使是现代医学,在增进人类健康、益寿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已经成了严重的全球问题。黑桃花2023-07-03 11:01:051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是什么 会造成什么影响
1、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推动了社发展给社会创造出了巨大的生产力给人们带来便利。 2、在它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如核技术可以用于原子能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被人利用,造成原子弹发动战争,残害人类。现代化大工产,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精美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即使是现代医学,在增进人类健康、益寿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已经成了严重的全球问题。豆豆staR2023-07-03 11:01:051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人类为了更好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更好的生活而对自然进行的实践活动,但是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是会带来危害的,而且这种危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科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砸烂愚昧和落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带给人类无尽的灾难。这个时候我们强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正是为了这把双刃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正面作用造福人类而不是相反。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因为对于科技理性而全面的思考才能够使得科技始终在人类的掌握之下不会反过来祸害人类。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前进,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具有的科技价值观是:(1)充分认识到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益处和弊端是相生的,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 (2)科技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它与社会其它因素的关系。(3)科技并不是单向地决定着社会,它同样也受社会的影响,要解决它的负面效应,就要正确认识科技同社会的关系,要使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4)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3 11:01:051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之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事实上,人类的科学技术发现都有两面性。我们如能正确利用科技创造,就会造福于人类;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利用科技发现,就有可能祸害人类自己。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每一次对自然取得的巨大胜利,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自然界对我们的报复。我们研究自然,目的应当是为了遵循自然法则,而不是相反。当然,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改造自然也是必要的。但改造自然应当有个度,而且改造本身也应当遵循自然法则。 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它在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都蕴含着某种对人类构成巨大安全隐患的威胁。科学发展的责任,不仅在于推动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在于限制这种技术的负面作用,防止这种技术被不恰当地使用,从而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苏州马小云2023-07-03 11:01:051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www.hao123.com拌三丝2023-07-03 11: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