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什么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反思了我国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偏差,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邓小平的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概括和发展。 一 邓小平从生产力的高度概括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无疑是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本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2]接着又指出:“社会关系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3]生产力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并且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社会进步的经济根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社会主义也一样。长期以来,我们并非不懂得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但实际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却更多地放在生产关系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的任务也不甚明了,甚至有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阶级斗争,把阶段斗争的意义提得越来越高,以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下,大搞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而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东西,如按劳分配原则、商品生产、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当作资本主义加以否定。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条件,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归根结底是生产力提出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认识,既从根本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思想,又从根本上纠正了我们过去所犯的错误;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迫切需要,又对当代世界提出的挑战作出了回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当然不在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而且,社会主义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能够将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二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不仅讲发展生产力,而且讲解放生产力。历来,我们党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就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而不是解放生产力。但事实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如果有问题,也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就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4]突出解放生产力问题,而且把它提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中最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社会主义是取代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适应发达的社会大生产建立起来的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使得原来被束缚的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尽管这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也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觉的调节,来不断加以克服,从而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持续地、正常地发挥作用。邓小平说,通过改革,“对内搞活经济,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5]社会主义能够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发展。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据,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 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当然在于生产力,但社会主义的最大功能、目标和价值,却在于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好发展生产力,如果忘记了这一点,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意义。 三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达到共同富裕,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离开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它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同时,它又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6]这里,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包括有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实现富裕。邓小平指出:“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7]“社会主义如果老是贫穷,它就站不住。”[8]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人们不敢提追求富裕,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富裕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从而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偏差。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对于端正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其二,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9]在社会主义社会,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消灭了贫穷,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但是如果这些财富通过各种不正当的途径与形式聚敛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则依然贫穷,这则是完全背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只有共同富裕才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是社会主义区别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10]一个社会,社会成员的生活贫富差别状况如何,是反映一种社会实质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反映在分配上,就表现为一小部分资本家凭借手中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大量攫取社会财富,而广大的劳动人民则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这样便造成了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财富的积累;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在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反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必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总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而资本主义“那里贫富悬殊很大,大多数财富是在资本家手中。”[11]正是由于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本质,所以,邓小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来坚持。 四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涵盖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五句话互相联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了被学术界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根本途径。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高效率。第二层次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个规定,确保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使生产发展成果属于人民,为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开辟道路。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另一个要求是公平性。第三层次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层次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社会主义效率与公平的高度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富裕是效率提高,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同富裕则是社会公平的最高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这三个层次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各有着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五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它突破了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受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它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但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本身。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都只能根据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来确定。也就是说,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其次,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解除了所谓市场经济即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束缚,使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再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原理。诚然,经典作家没有明确使用过“社会主义本质” 这个概念,但它们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示,未来社会将“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12]不难看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同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所要达到的最高价值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这个奋斗目标。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又一次证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总之,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最高的层次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切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FinCloud2023-07-07 15:04:441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 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 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 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从时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不仅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稳定性;从空间上说,社会主义本质不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普遍性。社会主义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外部表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反映,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在樗。社会主义特征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或意识形态。它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都应具备的一般特点。社会主义体制是在不同国家和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特征的实现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制度的总称,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模式。相对地讲,社会主义本质具有稳定性和抽象性,社会主义特征具有直观性和可变性。同时,征相对于社会主义体制而言,前者是共性,具有普遍性;后者是个性,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制是按普遍到特殊,抽象到具体,共性到个性排列的。社会主义本质属于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直接回答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的认知概念,是对社会主义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它是社会主义特征和体制的本质,既决定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又通过社会主义的特征和体制来体现和实现。社会主义特征是介于本质和体制之间的第二个层次,它既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并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的认知概念。社会主义体制是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形式。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体制在炒同社会主义国家表现为多样性,在同一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历史阶段表现为可变性,它是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或者说是回答社会主义“怎么做”的实践概念,离开了社会主义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无从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也无从实现。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总之,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体制是从理论,制度,实践三个层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完整回答。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邓小平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划清了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揭示了社会主义优于高于资本主义的根源,从理论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问题,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反复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实制就是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其中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思想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从制度层面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体制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必须适合于和服从于社会主义的特征,必须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CarieVinne 2023-07-07 15:04:261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表述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包括两个部分: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仅是由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用几句话说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争取新的、美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作工。……不应该牺牲千百万人民的利益来使少数人发财。这个新的、美好的社会就叫做社会主义社会。关于这个社会的学说就叫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之间的辩证关系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手段;②实现共同富裕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和动因。4、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重要意义①理论意义:邓小平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强调,这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②实践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的道路。第一,论述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明了方向。第二,论述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指了方向。③政治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州马小云2023-07-07 15:04:172
什么是超临界水?科学家发现“第四种水”,水不只有固液气三态
水是生命之源,一般分为固液气三种形态,可是你知道吗?在这三种形态外还有第四种水,那就是“ 超临界水 ”,它隐藏于深海之中,直到2008年才被人们探寻到。第四种水究竟有何特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又会带来哪些益处? 2008年8月,德国科学家在探究大西洋底某高温热液喷口时,意外发现那里的水温达到了惊人的464 ,这是人们在自然界中发现的温度最高的液体,而且那里的水还脱离了固液气三种形态,达到了超临界状态。 所谓的超临界状态,其实指的就是水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全新流体,这种状态下的水不仅具备极强的氧化能力,而且还极其容易与油等物质混合,具备较强的融合能力 。也正因如此,这种水极具研究价值。 有关超临界状态下的水的研究,过去一直停留在电脑模型层面,因为超临界水具备的高温高压以及强氧化性等特点,为实验研究制造了很大难度。传统机械钻头在获取热液喷口样本前,就会被氧化或熔化,直到那一次发现了天然状态下的超临界水,科学家们才就地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深入研究。 经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看似气体的液体其实有着非常强悍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一,强氧化性。 将需要处理的物质放入超临界水中后,可溶解大量氧气,其氧化性甚至强过我们熟悉的高锰酸钾。 二,强催化性。 在超临界水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的反应会剧烈进行,部分物质的反应速率可以达到惊人的上百倍。 三,强溶解性。 像油这类难以溶解的物质,可以溶解在超临界水中,而且体积还会大大缩小,节余空间。 四,易燃性。 许多物质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会自燃,即使是在水下也可以冒出火焰。 五,腐蚀性。 其性质与王水相似,几乎所有金属在超临界水环境中都会缓慢腐蚀,包括黄金这类难腐蚀金属。 利用这五大特性,科学家们可以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日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开来,甚至被列入了高新 科技 研究计划之中,而实验成果也非常显著。比如说他们曾经 利用超临界水去处理有害的二氨基甲苯,最后发现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回收其中超过80%的原材料,并再次将其投入到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的制造中去。不仅速度达到了酸催化剂的20倍,而且基本能够做到无害化,可以说是又高效又环保,未来超临界水甚至会被应用到发电中去。 在对超临界水的应用上,德国同样也走在了前列。他们曾经做过这样一次实验, 在将超临界水的温度提升到500度的情况下,通入氧气,利用其强氧化性对聚氯乙烯塑料进行反应,最终成功分解掉了99%的塑料,连带着还有少量的氯化物产生。这直接解决了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难以分解的问题,对环境保护有巨大意义。 除此之外,超临界水在环保领域还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 比如说利用超临界水来处理过量活性污泥以及各种废水等等,凭借着对金属的强腐蚀性,超临界水可以拿来处理使用过的火箭燃料这类废料。而根据其强氧化性,许多有机废物也可以利用超临界水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氮气之类无毒小分子化合物,当有机物含量超过2%时,利用SC wo技术甚至可以自热来解决能量需求。 由此可见,超临界水在未来具备极广泛的应用前景。 当然,有关超临界水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目前也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说超临界水的制备条件较为苛刻,必须在374.3 以及22.05Mpa的高温高压环境中才能制备;再比如说传统的反应动力学对于超临界流体来说已不再适用,想要利用好超临界水,需要建立新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等等。 有关超临界水的研究,势必会不断深入下去,不管怎么说,在自然界中发现这种超临界水都有着巨大意义。 它不仅在性质上和固液气三种形态的水有巨大差异,在介电常数以及扩散系数等数据方面也有很大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说超临界水是“第4种水”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除了固液剂以及4种状态的水之外,自然界中的水是否还有其他状态呢?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不过由此也能看出,不同状态的水对于人类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地球上的水究竟从何而来也是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从外太空带来的,彗星从宇宙降落到地球上,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水源,这也就是典型的“外源说”。不过更多的科学家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地球上本来就有大量的水,只不过原先大多蕴藏在大气、岩石和熔浆之中,直到后来地球表面温度产生变化,这些水灾最终汇聚成了河流海洋。可桃可挑2023-07-07 07:00:041
有哪些文章记录了我国古代的科学发现?(最少三篇喔!)
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北境漫步2023-07-07 06:59:022
科学家怎么知道比如半人马座中的一颗恒星距离地球几十光年的??
测定天体由近及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它们使用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精确度也越来越差. 1.雷达波法:直接向天体发射雷达波,通过雷达被反射的时间确定距离.适用于太阳系内天体. 2.三角视差法:通过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引起的观测天 *** 置的变化来确定天体的距离.适用于1000光年以内天体. 3.造父变星法:通过造父变星的亮度与光度变化周期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天体的距离.适用于几百万光年以内(能分辨出一个星系内的造父变星) 4.光谱光度法:利用主序星的亮度和光谱类型的关系确定距离,适用于几千万光年以内(能辨编出蓝巨星——最明亮的主序星) 5.I型超新星法:I型超新星的亮度是一个定值,通过测定它来测定天体的距离(适用于所有能有I型超新星的星系,不过比较少) 6.哈勃定律法:通过天体退行速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天体的距离(所有星系). 上面几种方法能够测定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精确度越来越低.第一种方法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测定月球);但是最后一种方法有的是有误差比数值还大,是实在没办法才用的方法.要是要根据所要测定天体的距离来选择合适的方法.,9,一般是用三角法,比如说地球在春分点和秋分点时分别观测一颗恒星对地球的角度,然后以公转轨道半径为基线,算出它距地球的距离 对于较近的天体(500光年以内)采用三角法测距。 500--10万光年的天体采用光度法确定距离。 10万光年以外天文学家找到了造父变星作为标准,可达5亿光年的范围。 更远的距离是用观测到的红移量,依据哈勃定理推算出来的。...,2,据说是靠计算得出的距离,至于误差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反正我是不相信那计算出来的结果。 1光年是光一年所传送的距离,有些星星距离我们几百万光年,甚至几亿光年,那么就说明光可以在宇宙中无止境的传播N年,宇宙中那么多星星在同时发光 为什么地球还会有黑夜?...,1,100光年内最常用的是三角视差法。就是假设测的那个天 *** 于一个特大三角形的顶点,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直径的两端是这个三角形的另外二个顶点,通过测量地球到那个天体的视角,再用到已知的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直径,依靠三角公式就能推算出那个天体到我们的距离了。 还有就是分光视差法。简单说就是根据恒星光谱估计它的绝对亮度,然后对比它现实的亮度,就可以估计它的距离了,现实亮度比绝对亮度小得越多,星体越...,1,FinCloud2023-07-07 06:57:511
光年是说光在真空中跑1年的距离,是距离单位。这个我理解。那么科学家说某个天体距离地球500光年,是
是的………………陶小凡2023-07-07 06:57:433
科学家们说某某星球距离我们几万甚至几亿光年是怎么测量的?
这个..........NerveM 2023-07-07 06:57:384
我七年级,有没有适合我的IQ题目,可以测我智商?(科学点)
http://www.labournet.com.cn/rc_ceping/file/1002.asp 这个是IQ题的网站,并能在答完结束时测试你的IQ值铁血嘟嘟2023-07-07 06:56:222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的解释
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7 06:54:39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描述的自然景象,科学的解释是什么呢?谢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之上,向来人迹罕到,作者偶游于此,竟有了新的发现和感受。诗中写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观察是非常细致的。但诗人所要说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吗?如果允许大胆推测的话,这山下山上,正暗示着世间和出世间,否则为何特出“大林寺”桃花呢?所以,诗人的感慨,应该蕴含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触。《白居易集》卷四十三有一篇《大林寺序》,应与这篇诗对读:“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大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竹,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这对了解白居易作诗时的心境是很有帮助的。mlhxueli 2023-07-07 06:54:39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解释的科学道理
语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此句大意是:农历的四月,春去夏来,山外的百花都已凋谢了,而山顶大林寺的桃花正在盛开。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之上,向来人迹罕到,作者偶游于此,竟有了新的发现和感受。诗中写四月间山下(即所谓“人间”)已是百花凋落,而山上桃花才刚刚盛开,几乎相差一个节气,观察是非常细致的。但诗人所要说明的真是自然界的某种现象吗?如果允许大胆推测的话,这山下山上,正暗示着世间和出世间,否则为何特出“大林寺”桃花呢?所以,诗人的感慨,应该蕴含着他对于人生世事的某些感触。《白居易集》卷四十三有一篇《大林寺序》,应与这篇诗对读:“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安定梁必复、范阳张特、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大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竹,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这对了解白居易作诗时的心境是很有帮助的。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是温度对生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5度,所以山上的节气晚,开花也晚。Jm-R2023-07-07 06:54:381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句话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作生物科学的解释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肖振2023-07-07 06:54:38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句诗的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什么?
桃花盛开在4月水元素sl2023-07-07 06:54:37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答案为:这首诗描述的是环境温度对植物影响的自然现象.小白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释这句诗的科学现象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北境漫步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人间指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九江的“芳菲尽”的时候,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墨然殇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
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NerveM 2023-07-07 06:54:36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像,科学的解释是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人间指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当九江的“芳菲尽”的时候,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九万里风9 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人间指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也就是说,当九江的“芳菲尽”的时候,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真颛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尽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
因为高度而产生的气候差异,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故而四月时平常地面上的桃花已经开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盛开.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7 06:54:36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苏萦2023-07-07 06:54:36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因为高度而产生的气候差异,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故而四月时平常地面上的桃花已经开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盛开陶小凡2023-07-07 06:54:35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是什么自己不会看书的吗?可桃可挑2023-07-07 06:54:351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气温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而花开是与温度有关系的,到了一定的温度花才会开。因为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当山下的温度高于花开温度时山上的温度才可能达到花开的温度,所以山下的花都开尽了山上的花才开FinCloud2023-07-07 06:54:33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其
山下比山上气温低的多,从而延迟了桃花的开放,当山下30度是,也许山上才20度,桃花是根据气温生长的,不是根据季节。山下比山上气温低的原因是白天大气变暖,气温升高,并不是因为空气直接吸收了太阳辐射的热量。太阳辐射出来的热量先是被地面吸收,当地面温度升高以后,地面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空气。也就是说空气主要是通过吸收地面的热量来升温的,所以愈靠近地面的大气层,获得地面的热量也愈多,温度也就愈高;愈到山上,也就离地面愈高,获得地面的热量也就愈少,温度也就愈低了这个真要算起来应该是地理。在平时4月时花谢了,但山上寺庙的桃花才盛开,因为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桃花的盛开是由温度决定的,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所以开花比山下晚。 望采纳。kikcik2023-07-07 06:54:33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别样红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 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西柚不是西游2023-07-07 06:54:331
人间四月天 山寺桃花始盛开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
首先更正一下,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吧. 花的开放需要一定温度,花会根据周边温度决定是否开放. 而寺庙,因处在山中,再加上海拔比平地要高,温度较低,故花开得迟,等“人间”“芳菲尽”时,“山寺”中的温度才达到桃花盛开的温度.Jm-R2023-07-07 06:54:32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什么?
是海拔高度的差别引起的!!!!善士六合2023-07-07 06:54:326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韦斯特兰2023-07-07 06:54:32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使盛开"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热带的高山都呈现出生物带垂直分布的现象。你的问题也应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wpBeta2023-07-07 06:54:302
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大林寺桃花所包含的科学道理
二零二零寺桃花的大04桃花的道理CarieVinne 2023-07-07 06:54:30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感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因为海拔高度的不同导致的气温差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韦斯特兰2023-07-07 06:54:29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是描写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CarieVinne 2023-07-07 06:54:28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因为高度而产生的气候差异,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故而四月时平常地面上的桃花已经开谢了,而山上的桃花才盛开.拌三丝2023-07-07 06:54:283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景观,科学解释是什么
海拔和温度。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上升1米温度下降0.006度。此后故乡只2023-07-07 06:54:282
人间四月芬芳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什么
地形和气温对植物的生长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才会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的由来。FinCloud2023-07-07 06:54:27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吗?
由温度的影响,山上的温度低开花时间比较晚mlhxueli 2023-07-07 06:54:27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科学解释是什么?
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道出了山地气候与平原气候的差异。山地垂直气候与诗歌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形象地反映了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在山区物候的垂直差异.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铁血嘟嘟2023-07-07 06:54:272
“人间四尽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话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
生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不同的气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如诗句中所写,“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在一般的情况下,花儿(在春天开的花)在春尽时就已经凋谢,这是自然现象,这个问题要问的是为什么会有“在春尽时,山上的桃花才开呢?”这是因为山上的气候相对平地来说比较寒冷,这样的气候条件抑制桃花的萌芽,当春尽时,山上的气候开始变得像平地上初春的气候,适合于桃花盛开的生长环境,本质上而言是温度影响了桃花盛开的时序。答案补充在寒冷环境中,生物体的内部生命活动相对较弱,因为温度对生物体内的酶的活性(酶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所有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参加)有着影响,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弱,对正常生长抑制,带到气候转暖才开始恢复。酶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逐渐增强,当温度达到一个最大适宜温度时,温度在升高,酶的活性会降低,当温度过高时,酶的活性开始丧失,而且不可逆转,因为高温破坏了酶的结构(空间结构)。u投在线2023-07-07 06:54:271
科学化学式怎么写?如氧化铁,请说明原因。。。
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由于在氧化铁中Fe是+3价,氧-2价,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6,所以在氧化铁是有2个Fe和3个O,化学式为Fe2O3。也就是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北有云溪2023-07-07 06:53:52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哪些知识
1、历史知识;2、生物学知识,例如:进化论、人类的起源等等;3、化学知识,例如:石油的来源等等;4、天体物理;5、天文学;6、其它。九万里风9 2023-07-07 06:53:43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什么?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据此,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显然这是非主要矛盾,但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要大力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和智力保证。大量事实充分说明: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忽视了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个非主要矛盾的方面,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就要遭到破坏和窒息。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诫我们:切不可忽视或者否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这一“代表”,是实现前两个“代表”的出发点与归宿。这就是说,不论是“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党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代表和体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真正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党的宗旨实现的唯一客观标准。只有把上述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有机地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性的科学内涵。此后故乡只2023-07-07 06:53:19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Jm-R2023-07-07 06:53:1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什么学习什么学习什么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
基本内容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补充: 科学发展观 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 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补充: 科学发展观 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 可持续发展观 。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补充: 三个代表 ”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 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 生产力 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 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 的 社会主义 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 道德 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 的不断提高,为我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挹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追问: 考试的时候直接这样概述出来就可以了吗? 回答: 从题目来看,把基本内容概述出来就可以了苏州马小云2023-07-07 06:53:1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参考资料:http://edu.sina.com.cn/kaoyan/2008-05-03/1518137477.shtmlwpBeta2023-07-07 06:53:096
渤海水和黄河水为什么不相容,怎样用科学解释它?
在中国大部分河流中的河水一旦相遇,两条河的河水都能够快速的融合。但是在中国某些地区的河流也是能够做到泾渭分明的。所谓的泾渭分明就是两条河的河水不相融。然而在中国,我们比较熟悉的黄河的河水与渤海的水就是不相容的。啊,为什么渤海和黄河两条河的河水故乡游呢?其实主要是因为这两条河的上游都进行了一些河道的开发,导致这两条河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从而导致这两条河的河水尽管相遇了,也能保持自己原来的颜色,不相溶。准确来说,黄河水和渤海水之所以互不相融,是因为它们密度不同。一、河流泾渭分明的现象我们大部分河流都不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然而也有部分河流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所谓的泾渭分明现象就是当两条河流相遇了,这两条河流的河水又完全不同,但是它们也不会互相融合,依然保持着自己原来的颜色。在中国好多个地方都出现过泾渭分明的现象。我在中国东海的黄河入口处就曾经发生过泾渭分明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把这种现象看成是自然的一种景观,还引来了不少人们的观看。二、泾渭分明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黄河和渤海这两条河的河水之所以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两条河的河水物质含量实在是太大了。众所周知,黄河是一条含沙量非常高的河,所以它的颜色看起来是黄色的。而渤海的颜色像其他大海的颜色一样都是蓝色的。 当黄河中的水遇上渤海中的水,由于两条和水的密度不同,就会导致这两条河在交汇的地方会形成一个交界面。人们看上去就会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三、综述渤海水和黄河水之所以不相容主要是因为它们两者的密度不同。ardim2023-07-07 06:51:01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A.发展B.科学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正确答案:发展韦斯特兰2023-07-07 06:47:57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全面发展是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思想观点,是发展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作为了党的指导思想。去年十八大期间用的挺多的,希望你用的上。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7 06:47:57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哪些方面的基本政治理念?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掌握它所体现出...... 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学发展观 一、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国策。30年来的实践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重要观点:发展才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1.所谓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因: a.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b.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两个推进",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持持续发展. (2)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A.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B.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之一伟大事业就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为什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党中央从这样的高度上来提出问题,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做到符合现阶段发展水平的那种全面性的要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句话说明,我们党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态度。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揭示了这一发展观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中国 *** 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政治路线。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又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首先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尽管我们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是,正如胡 *** 同志所指出的:“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集伟目标。”他还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以后,我们反而模糊了这个认识,偏离了这个方向,那就恰恰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体现了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要做到统筹全域性、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它是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它是一种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处理好各种矛盾。它是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过程,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它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学习科学发展观,最重......Jm-R2023-07-07 06:47:57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一要义是( )。
【答案】:DD 【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选D。康康map2023-07-07 06:47:571
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强调不断繁荣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就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使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又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正是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格局,提出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要关系,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惠及13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必须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等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比较严峻;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必备的条件,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必须解决好发展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非常艰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人们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既要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又要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等等。只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二、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不只是单纯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发展观,而是注重解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目标明确,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推进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建设者等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克服单纯以经济指标衡量发展水平的观点,做到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注重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五个统筹”,必须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优化整合,在统筹兼顾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我们应当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思想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三、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坚定性和长期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只有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往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曲折,主要原因在于指导思想偏离了这个根本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这个思想进程反映了党对发展和科学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现阶段,就是要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这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必须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取得巨大成就,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全国农村还有部分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不少人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我们必须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当前,特别要注意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努力提高科学发展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通过改革创新来建立相互适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通过扩大开放来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成果,则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因此,推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把“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大力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理论内涵,不断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在全党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宣传,真正使科学发展观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与部署上来,并认真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苏州马小云2023-07-07 06:47:56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
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这是教材原话,就是没有根本要求。九万里风9 2023-07-07 06:47:563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ikbok2023-07-07 06:47:561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全党全国都要增强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真颛2023-07-07 06:47:566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再也不做站长了2023-07-07 06:47:56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意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CarieVinne 2023-07-07 06:47:562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黑桃花2023-07-07 06:47:56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思想精深,但它的语言概括却很凝练。“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短短四句话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蕴含和实践要求都涵盖进去了,既体现了理论的深刻性,又具有实践的操作性,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相得益彰。mlhxueli 2023-07-07 06:47:561
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①.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②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③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坚定性和长期性 如果是为了政治考试答题,下面可不看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连载四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强调,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经过长期发展,我们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在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不适应等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新思路,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只有更加自觉地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化解对我国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更好推动我国发展进程,确保实现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2.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建设一个文明先进的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出我国工业布局的思想,后来又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一系列新认识。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建设就缺乏物质条件。必须坚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坚定不移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必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要按照总体布局的要求,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作为统一的任务来把握,作为统一的工作来部署,作为统一的目标来落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要正确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前提,生活富裕也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生活质量和富裕程度持续提高,享有的民主权利和法制保障更加充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更加丰富高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和充满活力,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正确抉择。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总体上资源紧缺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发展模式,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坚持文明发展道路,是应对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城乡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Ntou1232023-07-07 06:47:561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间北营2023-07-07 06:47:557
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只有制定复合科学规律的发展观念才能更好发展。大鱼炖火锅2023-07-07 06:47:544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请问 要义 和核心不都是一个意思吗
核心是指事物最主要且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那一部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拌三丝2023-07-07 06:47:54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拌三丝2023-07-07 06:47:54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真颛2023-07-07 06:47:54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bikbok2023-07-07 06:47:54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北有云溪2023-07-07 06:47:54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答案】: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tt白2023-07-07 06:47:54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答案】:C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style="margin-left:20px">Chen2023-07-07 06:47:53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安徽省干部教育在线考试题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小白2023-07-07 06:47:531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
发展是关键,要义是因地制宜小菜G的建站之路2023-07-07 06:47:53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本方法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CarieVinne 2023-07-07 06:47:53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意义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虽然取得明显进步,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 (六)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锐意推进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五个统筹”。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meira2023-07-07 06:47:531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子孙后代永续持久发展。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才能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u投在线2023-07-07 06:47:53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真颛2023-07-07 06:47:531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所指的具体是指??北境漫步2023-07-07 06:47:535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北境漫步2023-07-07 06:47:523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u投在线2023-07-07 06:47:52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人类地板流精华2023-07-07 06:47:521
为什么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为什么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因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详解如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无论是全面、协调,还是可持续,最后都要落到“发展”两个字上。既谓之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学习、掌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抓住这个第一要义。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依然是全国人民关注的中心问题,依然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正因如此,我们党才把发展确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现在不算太穷了,但还远远算不上富裕。我们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这个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多美元,纵向比较是跨过了一道重要的门槛,但横向比较我们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继续地、不停顿地发展壮大自己。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旧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目前,我们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下岗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的,有的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已成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发展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发展,才能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其他发展的关系。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紧紧抓住和切实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只有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如果放松经济建设,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消极影响。对此,全党全国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定不移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墨然殇2023-07-07 06:47:521